首农畜牧奶牛中心高级畜牧师丛慧敏:一个不粗糙的养牛人
图/张昊 摄
新华食品北京6月18日电(沈美)丛慧敏是首农集团三元种业下属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 首农畜牧)奶牛中心的高级畜牧师,从事了13年奶牛养殖的她谈起牛来滔滔不绝。在很多外行人眼里,养牛是个简单粗糙的活,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份职业,丛慧敏解释道:“其实,养牛是个技术活,我们的很多工作是通过大数据、计算机来操作的。像挤奶这种工作在我们这里已经全部机器化,我们的工作并不像外行人想得那么粗糙。”
采访当天,延庆下了雨。因为路上交通,我们的采访比预计时间晚了一些。到达首农畜牧奶牛中心延庆基地的时候,接我们进院的人抱歉地说,丛慧敏还在牛棚里忙着,让我们稍微等等。12点多,丛慧敏一身灰色工作装匆忙地赶来,“太抱歉了,牛棚有点事,就耽搁了。”而此时,她上午工作的时间已经超过5个小时。
低下头来 才能解决问题
翻看丛慧敏过往的简历,荣誉奖项满满地占了一半屏幕。“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首都巾帼创业先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还曾于2012年被当选为北京市十一届党代表。在2015年,她荣获了全国劳模的称号。对于这些头衔,丛慧敏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更多的是以“养牛人”自称,自信坦率且有些自豪的样子。
问到当初为何选择畜牧专业时,丛慧敏显得有些意外,她似乎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细细思索了下,她认真地回答道:“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喜欢动物,我对他们很熟悉。”
2002年,丛慧敏硕士毕业,在高校任职和从事畜牧养殖之间她选择了后者。第一个工作地点是在首农集团的金银岛牧场,在当时,牧场的现代化程度很高,设施建设也颇具规模。但是,从干干净净的校园到飘着牛粪味的牧场,这种转变还是让刚出学校的丛慧敏有些失落。“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来。”丛慧敏给自己下了死命令。
最初的坚持,总是难捱的。在牧场,丛慧敏早上7点就要在岗,早晚巡视牧场,接牛料,查看牛犊、孕牛状况,还有一天三遍的挤奶工作。
当养殖从书本跨越到现实,丛慧敏发现从事养殖业不仅需要技术知识,需要体力支撑,还需要沟通技巧。在牧场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要指挥五大三粗的汉子,丛慧敏说“工作怎么开展,自己每天晚上回宿舍都要想。”
如何与牧场工人沟通,如何让工人理解她从学校里带来的知识,如何融入这个群体?曾经敲打自己的疑问到如今也变成了答案,“人谦虚一点低调一点,你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人家多少年在牧场打转。能按照预期完成工作,结果是满意的,怎么挥铁锨就无需纠结了。”
凭着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扎实牢靠的学术知识,丛慧敏很快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2008年4月,她被派到中以示范牛场任副场长,当年该牛场成母牛头年单产突破10吨,居全国首位,2009年成母牛头年单产突破11吨,再一次创新纪录,达到奶牛养殖国际先进水平。
热爱工作,不倦探索,2009年丛慧敏和同事们创建的以EDTM为核心的国内首创的现代奶牛生产技术体系,在核心群产奶量、全混日粮饲养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当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11)农业部提出 草食畜牧业重点发展“牛羊奶”
- (2018-04-01)合力推动科技创新,共享迎来畜牧盛世
- (2014-11-27)国内奶牛配种退化:快把澳洲种牛买光了
- (2015-01-14)李胜利:规模化牧场已成为我国奶牛养殖的主体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