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治“食品问题”间歇“发作”
“食品哪还有安全?!”一连串的事件之后,留给普通大众的就剩下如此的感叹与无奈了。接二连三的食品整治行动并没能保卫“舌尖上的安全”,还在继续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手忙脚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实证明,这种一阵风式的检查根本起不到效果。
众所周知,生猪从出栏时现场检疫到入厂时的检疫都是必须要经过的流程,而为何拉走生猪之前没有任何检疫?又为何检疫证明可以随便印?食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食的安全、食得放心,自然就会“食”得市场,创个品牌多不容易,金锣屡陷“问题门”,为何企业要“自掘坟墓”?
三令五申的严打,再三强调的食品监管。有法不依,有制度不执行,那就是人的问题了。这些问题足可以说明,监管存在漏洞,监督部门不作为。
食品安全“乱象丛生”,我们的政府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与义务?畜牧的防疫、动检、监督等部门严重失职,暴露出的农牧业食品安全监管上的漏洞,不是走个过场的“自我检查”就算了,更当“走心”,发现问题解决根源。
要想把好食品关,必先治好检验官。现在的动物检疫实行的是申报制,难道养殖场、户或贩运人员不申报,检疫员就可不检疫?中国农村是个熟人社会,收猪的、卖猪的、宰猪的、验猪的,都认识,利益链的滋生使得监管难度很大。因此,亟需制定细化的可行管理制度,完善整个质检和食品安全体系。
监管部门不作为是一方面,处罚成本太低是另一方面,企业无良,还当用“法”倒逼。监管执法部门人少,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违犯食品安全的企业应该处罚更严历些,出了问题就当负法律责任。
同时,源头防控也是必要的。养殖业存在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对病猪有相应处置,但是这个力度无法规避养殖户的损失。因为生猪经纪人收病猪的价格相对高,所以病猪很可能流入市场。因此,“禽畜参保”是值得考虑的方法,这样可以进行风险控制,自然就可以减少养殖户损失,进而从源头上避免病猪流入市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7)天津部署进一步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工作
- (2014-06-17)广东部署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建设动员
- (2014-06-17)呼和浩特开展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 (2014-06-17)呼市玉泉区两部门合作监管监狱食堂食品安全
- (2014-06-17)平顶山加强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