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环境的眼看食品安全

2015-03-10 15:01:56 来源: 新京报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环境是农业安全的倚靠点,农业是食品安全的始发点,如今,环境问题已然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触发点:狼就在那里,狼是会来的,狼就要来的,狼已经来了。这是飞速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家都不得不面对的狼来了,不必惊慌失措方寸大乱,但也要了然于胸防患未然。

  食品安全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推行良好操作规范、完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有效控制,食品的造假、掺毒,可以通过诚信重建、重典治乱等举措得以遏制,但环境污染本身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烫手、棘手,一如一滴墨水滴进一池清水中,进易出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污染严重的环境不友好产业逐渐由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高生产、高能耗、高污染的“世界工厂”就不得已而成之了。

  就说迄今还阴魂不散的毒胶囊,农药废渣盐,镉米杀机等等,之所以粉墨登场,都有赖“世界工厂”构筑的滋生温床。先看毒胶囊,我国三步并作两步走地走成了世界皮革加工中心,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皮革固体废弃物中,我国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这些固体废弃物主要都是铬革渣。脱铬工艺费时耗力花成本,面对如此海量的铬革渣诱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无良厂家就直接将其加到食品药品中来变废为“利”。

  而农药废渣盐,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目前中国既无出口注册,也无品牌,还无专利,利润可想而知少得可怜。回收利用氯化钠含量极高的大量废渣是正道,只是不良商家逐利心切,农药废渣盐就暗度陈仓走上餐桌了。

  与此同时,在工业原料廉价易得的大背景下,工业化工用原料或废弃料,摇身一变非法食品添加剂,毒李鬼层出不穷,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奶,苏丹红蛋,吊白块粉丝,霉克星糕点等等,都来源于此。而且,这些假李逵们还狠狠地败坏了食品添加剂的名声。

  毋庸讳言,农业源污染也在破坏食品安全的环境品质上火上浇油。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药使用量每年百余万吨,到达农作物上仅只十之二三,十之有五落在土壤里,余者飘浮于大气之中。我国化肥平均用量是世界公认警戒上限的一倍多,是欧美平均用量的四倍还多。

  以目前引发极大关注的雾霾来说,厚重的雾霾阻碍了阳光布德泽,作物生光辉,光合作用吃不饱喝不足,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唉声叹气,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只是,施用化肥时多多益善的土豪做派,让那些农作物实在消受不起的多余氨氮,挥发后成为微生物喜爱的培养基,微生物颗粒的二次气溶胶,也就成了咱们特色雾霾的一部分。

  有苦难言的还有冰清玉洁的有机食品,在当下环境状况下,覆巢之下无完卵,独善其身难上难,质本洁来还洁去就有了乌托邦的意味。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是难逃“投机食品”和“有机可乘食品”之嫌疑。

  环境问题“狼来了”的声音由远及近,深陷其间的食品安全自是不能隔岸观火,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不必杯弓蛇影。食品安全岌岌可危的态势,倒逼中国工业和农业转型升级,世界工厂要变成环境友好的绿色工厂,粗放农业要变成精准高效的绿色农业,这是食品安全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看发达国家来时的路,环境问题,包括雾霾,在人均收入一千美元时初露端倪,在三千美元时肆虐猖狂,坚持发展,向前走不停歇,一万美元时大为改观,三万美元时海阔天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路上的此刻,莫急,不躁,众人拾柴的火焰,社会共治的热度,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暖,春天的暖,花开的好,食品的安,就都在看得见的前面。

  □朱毅(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环境 专家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