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入酒意不在酒
目前看来,提出“金箔入酒”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国人“食金”古已有之。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尤以箔入丸散服,破冷气,除风。然而,这些说法迄今未找到科学依据,对祖传秘方不分青红皂白地相信,本身也是一种应该破除的迷信。
二是,外国人也有“食金”先例。在欧洲、澳洲等一些国家,金箔可作为冰淇淋、巧克力、蛋糕的外涂层,以增其富丽色彩,满足顾客享受高消费的心理。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也时兴“食金”,还因此造就了一个叫金泽的城市,全日本90%的金箔食品产在那里,品种有金箔寿司、金箔酒、金箔咖啡等。
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专家们认为,金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若不吃过量,无害也无益;金不会被消化,也不会在体内堆积,也就是说,怎么吃进去也会怎么拉出来。既然如此,何苦为一时的虚荣,暴殄天物,变宝为废?
倘若让“金箔入酒”得逞,其诸多危害不难想见。首先,这将给食品安全管理增添麻烦,埋下隐患。按卫计委人士的说法,这次将“金箔入酒”的申请来自一家白酒企业。但申请一旦获准,口子一开,先会有N家酒企趋利而动,接下来,“金箔入食品”的要求也可能会越来越多。其次,这还可能导致有关商品涨价,甚至助长腐败。谁都明白,金箔入酒之意不在酒。这年头,商品改个名字、换个包装、炒作个概念而后提价的事,人们实在见得太多了。黃金入酒很可能会步“天价月饼”、“天价粽子”的后尘,为虚荣浮华的社会风气推波助澜。
笔者认为,卫计委此次问计于民的举动值得点赞。作为主管部门,应始终把食品安全视为头等要务,绷紧头脑中“生命关天,健康事大”的这根弦,为老百姓放心吃喝站好岗、把住关,把“金箔入酒”之类的建议甩得远远的。而作为消费者也应保持清醒,不被商家的虚妄宣传和花言巧语迷惑。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2-13)金箔入酒做什么?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