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安风险仍无解

2015-02-10 13:21:44 来源: 时代周报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食品安全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在人类的健康上。

  以台湾的数据看,总人口2300万,其中洗肾人口7万。大肠癌频发年龄已经下降到30岁。中风年龄也在急剧下降,去年爆出的最小中风个案是:一个12岁男童中风了!

  不良食品正在侵害人类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

  为什么食品安全风险会如此之高呢?

  按照一般观点,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细化、交通运输发达,都会扩展人类的食物链。但是,当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细化,与商业利益交织在一起的时候,风险因素就随之出现了。

  技术与工业进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在传统社会中,我们很清楚我们的食物来源,经验法则是有效的,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鼻子。

  上世纪70年代,我读中学。学校旁边有一家油厂。油厂在压榨花生油、芝麻油还是菜籽油,全校师生的鼻子都嗅得清清楚楚。而且,榨油后的花生渣,也在出售。

  但是,今天的社会分工太细了,化学工业太发达了,交通运输太发达了。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经验法则已经失灵。我们不知道我们吃的食物来自哪里。我们的眼睛与鼻子,很容易就被色素、香精欺骗。

  比如,我们吃的油,不管是花生油还是菜籽油,基础原料都可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或者是来自埃及的棉籽油,至于产品包装上标注花生油还是菜籽油,都由香精与色素来决定。

  发达的化学工业,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在传统社会中,在作坊年代,酒是从粮食蒸煮、发酵开始的。随着分工越来越细,现在办一个酒厂实在是太简单了。采购酒精,工业流程主要就两件事:勾兑与灌装。办一个酒厂,重点不在厂内,主要业务在市场端。一是做品牌,二是做通路。

  酒类之所以成为高风险食品,主要在于成本、价格竞争力与商业利益。

  酒精、香精、色素等等原材料,都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食用级的,另一类是工业级的。工业级的原料不适合食用,但是价格比食用级的原料便宜很多。

  勾兑类饮料食品的最大安全风险,是无良业者用工业级原料生产食品。

  技术进步丰富了食物供给,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我对转基因技术不持立场。但是,我相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按照进化论观点,人类是物种进化的产物,同时也是环境的产物。我们体内的循环系统和微生物环境,都是由我们的食物链决定的。人类虽然是杂食性动物,但是,游牧民族偏近于肉食动物,农耕民族偏近于草食动物。食物链、饮食习惯决定了我们体内的消化酶系统。转基因食品将会改变我们的食物链,并最终改变我们的进化方向。所以,我认为,现在对转基因技术作结论,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生物技术为人类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

  回归作坊式生产?太难

  对食品安全问题,最强悍的管理方法是―溯源管理。

  举例来说,你生产白酒,那我追查你的酒精来自哪里。再追查酒精厂的酒精的生产原料,是地瓜还是玉米。一步一步追查下去,是可以确保食品安全的。

  当然,现在的社会分工太细、产业链太长,再加上贸易全球化,溯源管理的成本非常高,难度非常大。

  从经验法则与个人体验角度说,我相信小作坊现榨的花生油是可信的。我可以亲眼看着花生变成油的过程。虽然,土榨花生油比较浑浊,有花生渣,而且保质期很短。

  食品安全问题,从社会管理工程进度说,产业链过长、分工太细,我们的食物太不接地气了,离原味太远了。结论是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太多了,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回归作坊式生产模式,也许可以食得安心一点。

  但是,回归作坊式食品生产模式,阻力还是很大的。

  媒体上隔三岔五就会有查处土榨油坊的新闻,说是黄曲霉素超标。我的解读有两点,一是油坊确实有卫生上的问题,二是大型油品企业不会甘心让小油坊蚕食他们的市场。

  从产业角度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结论是―无解。

  或者,我们可以远离纯技术数据,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食品安全问题,从内心体验角度说,就是“食得安心”。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风险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