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频繁提价遭质疑 被指功效与猪皮胶无差异
这些年,“东阿阿胶”几乎每年例行发布一两次提价通告,理由多是“上游驴皮原料价格上涨”及“产品供不应求”,一涨再涨之后,东阿阿胶块的终端零售价已从10年前的每公斤100多涨到近4000元,俨然跻身“滋补奢侈品”。
东阿阿胶价格一路提升
【此起彼伏的阿胶“造假”事件】
这些年伴随阿胶的最多的另一类新闻是“阿胶造假、伪劣原料、生产环境恶劣…”。我们回顾一下其中几次社会影响较大的报道:
1、2002年4月,央视《焦点访谈》曝光阿胶行业老二,山东福胶用成批收购来的马头皮马腿皮熬胶,记者参观的一个原料仓库到处堆满了碎马皮,整个现场弥漫着一股恶臭….
2、2010年6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南台前、山东阳谷、河北无极等地的几家阿胶生产企业,发现这些厂家采用皮革下脚料,还混了40%的牛皮熬胶。原料存储、生产车间环境恶劣,污水横流,有的下脚料还已经腐烂变质,甚至都长蛆了。这些已经腐烂变质、混杂着不同皮革的下脚料经过浸泡、冲洗、蒸化、熬制、冷却并切片后,就制成了阿胶片。
3、2011年6月,长沙媒体记者暗访株洲攸县永佳阿胶厂,发现该厂用马皮、牛皮等腐烂的边角废料熬制驴胶。环保方面缺乏投入,周围居民忍受臭气熏天长达10年。县药监局长表示:“驴皮、马皮、牛皮没有本质的差别。” 药检所副所长则表示:“不管是马皮还是牛皮,更别提是驴皮的碎皮、下脚料了,只要按工艺流程,将其处理干净,这些指标都可能合格,标准是限制不了的。”
4、2014年10月,央视《消费主张》曝光了湖南古汉堂阿胶药业,食药监机构在该公司一个原料库里抽样检查发现只有不足1/3是驴皮,其它是马皮、骡皮等杂皮。
基本上,每次曝光节目都会请中医专家,专家会表示:驴皮胶补血;马皮制成的假阿胶,吃了以后不仅不能补血,还因为马皮是下血的,所以,药效正好相反。专家、主持人提醒消费者选择正规销售渠道,购买有实力龙头企业产品。专家也传授鉴别阿胶的一些方法,比如闻气味、看硬脆度、看溶化性等,但是,节目中的专家、药检人员就表示不管什么皮,溶化后很难有自己的特性,目前的技术还比较难鉴别出到底是什么皮做的。他们也好意思脸一抹就传授阿胶鉴别大法。
【中国药典规定的阿胶】
按《中国药典》的规定:
本品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制法】 将驴皮漂泡去毛,切块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可加入适量的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晾干,即得。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肺、肝、肾经。
【化学成份】多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所成,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质。水解产生多种氨基酸,其中有赖氨酸10%、精氨酸7%、组氨酸2%等。从产生的氨基酸看,阿胶与明胶相似,含灰分0.75~1.09%,钙 0.079~0.118%。
【测定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L-羟脯氨酸不得少于8.0%,甘氨酸不得少于18.0%,丙氨酸不得少于7.0%,L-脯氨酸不得少于10.0%。(神奇的是,这4个检定氨基酸正好都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从药典的规定及成分描述看,驴胶的熬制工艺不比熬猪皮冻神奇,也没生成更神奇的成分,主要就是氨基酸及微量灰份。不过阿胶的【功能与主治】倒很神奇: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阿胶史,为何牛退驴进?】
各种胶最早是用于制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药用,药用最早记录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先秦文献《五十二病方》, 按先秦文献有鹿胶、马胶、牛胶、鼠胶、鱼胶、犀胶等胶,但没有驴皮胶,因为那时候中原还没有驴子! 直到西汉张骞通西域时,才引驴入中原。
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记载“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 煮牛皮作之”,但诸胶仍通用。
北魏《齐民要术•煮胶法》记录“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唐代陈藏器《本草抬遗》则称“诸胶俱能疗风止泄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为牛皮,本经阿胶也用牛皮,是二皮通用。”
宋《证类本草》“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此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
明代李时珍:“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人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
驴皮取代牛皮,有几个原因:
西汉张骞通西域时,才引驴入中原。驴适应性好,繁殖力强,被农户广泛饲养,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有了驴,才有驴皮胶的物质基础。
从唐末到宋,战争频繁,古代牛皮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官家统筹用于军事上甲胄、弓弩等的制造,而民间禁止私藏牛皮,官府颁布了“牛皮禁令”,禁止牛革筋角出境,必须卖给官府,甚至有“贩牛皮一寸抵死”严酷法律。宋初“民间自死牛皮筋角.并中卖人官,量为三等支作钱其不及等者,退还百姓及许客旅贩卖。”至宋仁宗时,因与契丹战争频繁,“人户自死牛马皮筋角,限半月赴官送纳。
中国传统是个农耕社会,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习俗禁忌杀耕牛。宋代宋真宗曾下旨,禁止杀牛和食用牛肉。明太祖朱元璋也禁止杀牛。
牛皮不易得,所以驴皮取代牛皮大量用于阿胶生产也就很顺理成章了。
进入火器+拖拉机时代,耕牛不那么令人敬畏了,也有专门养殖的肉牛,牛皮也易得了;上世纪70年代,也有阿胶厂尝试用猪皮胶熬胶的,叫新阿胶;后来就曾有三个正式的皮胶标准。
阿胶、黄明胶、新阿胶标准及功能主治
如果从标准给出的“功能主治”看,牛皮胶、猪皮胶显然不比阿胶差,甚至更神奇。现在阿胶每公斤报价4000元;每黄明胶每公斤报价只有其1/4,约1000元,至于新阿胶更不见踪影。
历史上中医典籍很少讨论猪皮胶,猜想是猪皮一般连同猪肉作为食品直接食用了;而牛皮、驴皮显然没法直接吃,于是用来制革或废物利用熬胶;现在中医药界绝口不谈新阿胶,可能也是中医界共识潜规则,大概是因为猪皮太易得,人人可以随手买到猪皮熬胶,如果承认跟阿胶效果一样,那他们的阿胶怎还能卖出数千元一斤的高价?
回顾阿胶的历史,我们可知道,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阿胶就是牛皮熬成的,只是后来因为“牛皮禁令”或禁杀耕牛而改为驴皮为主;猪皮也曾用来制新阿胶。事实上查阅文献,有很多研究机构是做过对比测试,结论是牛皮、马皮、骡皮、猪皮熬成胶,跟阿胶没本质差别的;别的皮胶发展不起来,跟现在阿胶业的既得利益者控制行业,制造标准、舆论、市场障碍防止其它皮胶进入有关。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各朝代都有以劣质皮料、废革熬胶的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环境友好的光荣传统。
【工艺制法】
与李时珍同时代的卢之颐在自己的著作《本草乘雅半偈》中也曾详细记载熬阿胶的方法:“煮法必以乌驴皮,刮净去毛,急流水中浸七日。入瓷锅内,渐增阿井水,煮三日夜则皮化。滤清,再煮粘稠,贮盆中乃成尔。冬日易干,其色深绿且明燥、轻脆。昧淡而甘。亦须陈久方堪入药。”
现在的阿胶厂当然不会再用瓷锅煮三日夜化皮,这样劳动效率在现代社会非饿死不可。不过2007年,东阿阿胶宣布“为抢救和保护中医药国粹——阿胶传统生产工艺,东胶公司今天起重新尝试完整的古方生产阿胶,并计划逐步恢复阿胶古方生产线,以继承和发扬阿胶这一滋补上品、补血圣药。”这只是个宣传喙头。
大家也不要迷信什么阿井水,阿井早在明朝就枯竭废弃了。中药学前辈王药雨先生(1904~1979)在1957年曾作调查,结论是:“所谓古阿井,是只此一井,砖砌石口,全深4.2公尺,冬春枯竭,雨季则有水。当1953年10月间取水化验时,值涝灾之后,水深1.1公尺,内有青蛙污泥很多,化验与一般常水无异”。老先生表示,这说明过去滥事宣传的阿井水胶,纯是欺人自欺之谈。
现代阿胶熬制的最大改进是用高压容器加热化皮,还引入自动化控制。基本的生产流程是这样:1选驴皮,2泡皮,3洗皮,4 刮毛,5切皮,6化皮,7离心分离高位罐过滤,8敞口锅浓缩,9冷藏凝胶,10切胶,11晾胶,12擦胶,13灭菌,14二次晾胶,15化验检验,16包装。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古今不变的:泡皮,“选择好的驴皮要放进泡皮池,水量以高出驴皮10厘米为宜,每天换水1~2次,浸泡驴皮5~7天”!每次新闻曝光阿胶造假时,从野阿胶厂到No.2福胶厂,记者都表示泡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9-17)“涨价王”东阿阿胶又开始涨价了
- (2014-10-22)东阿阿胶前三季利润近10亿
- (2014-10-23)阿胶9次砍价 称价格上不去 一直赔钱
- (2014-10-24)东阿阿胶试水直销 预计明年初“拿牌”
- (2015-04-08)“高仿”阿胶入市 虫草“李鬼”多多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