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食品安全“谣言”生产线揭秘:就是要吓死你!

2015-01-12 14:13:40 来源: 广州日报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

  食品类谣言“伪装术”:总拿你的命说事

  近期,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014年11月3日至12月17日微信中被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的488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谣言”不但数量较多,且常常与人身安全和疾病共同出现,是最容易产生也最“吓人”的“谣言”之一。

  公众焦虑感成“谣言”“易感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食品“谣言”类别主要有零食小吃、肉制品、果蔬及转基因食品。这些食物都是跟我们每日饮食密切相关的蔬果、家禽,是每个人日常饮食必备的食物。而火锅丸子、辣条、转基因食品等 “谣言”盛行则是跟当下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关:冬天来了,火锅丸子深受喜爱;央视对转基因粮食的报道在全国范围引起热议,转基因食品本身的争议性使得相关“谣言”广泛传播;而辣条这一“神奇”的零食,则是在网络恶搞文化的推波助澜下成为最受当下年轻人追捧的热门零食。当全国人民都在津津有味地吃辣条的时候,《昨日安徽小孩吃辣条死了三个》这样的“谣言”借助了食物本身的话题性进入大众的关注视野。

  报告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相关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公众对健康疾病、食品安全问题普遍感到担忧,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网民只能通过造谣传谣来释放焦虑并进行自我教育。由于这些谣言比较符合公众日常生活的经验、比较容易引发公众担忧,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而与公众心理距离近(即大家感觉上离自己近)的议题、尤其是可能给正常生活带来威胁的议题更容易受到关注,也容易引发转发传播等行为。食品安全就是与公众心理距离特别近的一类议题,再加上食品又往往和人身安全、疾病养生关联在一起,更易被关注和传播,这也是为什么食品类“谣言”始终野火烧不尽,年年月月有翻新的原因。

  据悉,近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与东校区实验中心联合成立华南地区首个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力求“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播大数据仓库”。

  “谣言”生产线揭秘:就是要吓死你!

  方法一:用“脏”恶心死你

  肉制品的“谣言”常常通过描述令人作呕的加工环境、带病的牲畜源、寄生虫、添加剂等加工环节乱象来引发公众的恐惧情绪。

  方法二:用“病”惊死你

  水果蔬菜类的“谣言”最常使用的造谣方法就是“食物相克”及夸大不当食用方式引发的严重疾病。如《千万不能吃的蔬菜水果部位,吃错可能致命!》一文列举了10种常见蔬果不能食用的部位,其中就包括土豆皮和韭菜叶等日常食用的蔬果部位。

  方法三:不吃“悔死”你

  这种造谣方式迎合人们急于寻求健康良方的心理,把普通食物包装成具有强大保健功效的食品。如《妇女生孩子在坐月子时落下的所有病根都能根治的偏方》及《每天仅一勺,一个月打通血栓,还你干净通畅的血管!后悔知道得太晚了》。

  方法四:“死”字抢眼球

  这些食品安全类的“谣言”往往标题语不惊人死不休:如《镇安凉皮出大事了》、《这是世界上最脏的鱼!千万不要再吃!》、《天啊!最常吃的水果竟然比砒霜还要毒!》。标题多带有“可怕”“恐怖”“致命”等唤起恐惧的词语,来激发读者的死亡恐惧情绪。

  方法五:土豪“感动”死你

  这些食品类谣言把目标群体定为成功人士,利用他们在事业成功后更注重健康的心理,以宣扬食品安全为爆点,散布食品安全威胁谣言。如:《××富翁俱乐部:近期的猪肉还是不要吃了【转】》、《全球××富翁俱乐部: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它100%致癌!》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谣言 生产线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