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美食”藏食品安全隐患 官方称无法监管
微信圈里做起生意
相较于实体店或者淘宝网,微信朋友圈的运营成本和操作难度要小得多,卖家可以直接拍照通过手机上传,然后与买家进行点对点的直接沟通。通过微信留言下订单,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通常都是同城交易。
“只有选购好的材料,才能做出好吃的蛋糕。”李女士就是将烘焙在“圈里”做得非常火爆的“生意人”。李女士坦言,生意很不错,“现在已经经营了两年,除了个人的订购之外,偶尔也会有一些企业公司的聚会、婚礼甜品等都会找到她。”与此同时,隐患也就此埋下。“现在大部分私人烘焙作坊都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因为做的是朋友圈的生意,靠的就是朋友的信任,当然我也是凭良心做事。”李女士告诉记者。
食品安全成“三不管”
“微信美食”受到不少无暇做饭或不爱动手的市民喜爱。水母网采访了一些在朋友圈购买过私房菜的市民。
市民肖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会在微信朋友圈购买私房菜,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不愿在外面吃,在微信朋友圈里购买菜品就显得十分方便。“这些私房菜都很火,有时候得提前好几天预订,我很认可这种销售模式。”肖先生说。“蛋挞、水果蛋糕、辣酱、酱鸡爪……”市民刘女士粗略算了下,自己通过微信购买的“私房菜”不下十种。
记者咨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将网络私房菜销售纳入食药监局的监管范围,对于利用网络在微信朋友圈销售食品这一块,只能通过工商局咨询。当记者向12315热线以吃私房菜拉肚子为由投诉时得知,由于没有经营执照,记者与销售方属于私下交易,消费者热线也没有办法帮助维权。“通过无证经营举报,但是他们又只是在家做没有门头房,所以也不能受理。”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6)上海近期发布六项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 (2014-06-16)2013天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报告公布
- (2014-06-16)广东部署春节及地方“两会”食品安全监管
- (2014-06-16)民进中央提案: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 (2014-07-25)福喜“过期肉”丑闻令食品安全关注升温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