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研究》开题报告会召开

11月18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江南大学举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甫宁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祖辉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专家咨询委员,博士生导师徐伟宣教授,江苏省委原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黄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敏娟教授,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部副主任张英男等专家及江南大学副校长顾正彪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汪桥红与重大课题组成员代表等50余人出席会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专家组组长钟甫宁教授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研究》首席专家吴林海教授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重点内容、主要目标与方法、可能的创新与研究难点等。研究课题拟分五个子课题进行:分别是1.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与事件的本质特征,2.治理失灵的现实考察与中国特色风险共治的理论框架构建,3.整体性治理视阈下的政府治理体系研究,4.食品安全风险市场治理体系的构建,5.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风险共治的体系设计。
专家们对吴林海教授团队的研究思路表示赞同,并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突出中国特色。
专家们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风险尤为严峻。这不仅为本课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理论框架提供鲜活的实践基础,同时也为相关理论指导实践提供了广阔舞台,更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治理食品安全风险提供了示范,提炼实践经验,服务客观实践应用是本课题重要的研究目标。
专家们建议,应该以区域与食品供应链为研究案例,提炼出若干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地方食品安全治理社会共治的共性经验与理论特征,指导地方政府构建各具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模式;总结、提炼若干社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典型案例,为社会组织分类改革、引领行业自律、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示范;以大企业集团与典型农产品供应链为案例,总结食品供应链体系契约激励、内生性约束机制的共性经验与理论特征,研究并提出市场治理食品安全风险的基本路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7-09-15)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即将举行
- (2014-06-16)上海近期发布六项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 (2014-06-16)2013天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报告公布
- (2014-06-16)广东部署春节及地方“两会”食品安全监管
- (2014-06-16)民进中央提案: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