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碘盐,吃还是不吃?
一直以来,食用加碘盐有益健康的观念,已经在国人脑海中根深蒂固。早在1993年,我国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确定了全民食盐加碘战略,先后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等法规。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作为一项国策在我国全面推行。
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日均盐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大大超出专家推荐的食盐量标准。按市面上多数加碘盐中每克含碘20-50微克计算,国人每天摄碘量平均达到了220微克以上,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每天200微克的安全线。食用碘盐是否在全国各地都一样需要?摄入过量的碘会有怎样的后果?在一些地方,“碘盐防病”是不是已经成了“碘盐致病”?这些都成了民众担忧的问题。时下,碘盐从被推崇变为被质疑,成为讨论食品安全的一个话题,也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碘是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
碘是人体所必须的生命元素,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胎儿期缺碘可致死胎、早产及先天畸形;新生儿期缺碘则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儿童和青春期缺碘则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及单纯性聋哑。长期轻度缺碘可出现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表现为轻度智能迟缓,或轻度听力障碍,常伴有体格生长落后。
据了解,我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严重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患者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为推行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危害,国家相继颁布多项条例,食盐由中盐和各省盐业公司统一加碘销售。
为打消民众对于长期食用碘盐会导致摄入碘过量的疑虑,卫生部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表示:其一,中国目前的碘营养状况处于可接受水平,绝大多数人的碘摄入量不会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国人无须恐慌。其二,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甲状腺疾病呈高发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将其归咎于食盐加碘,并不客观。其三,“全民食盐加碘”利远大于弊,补碘的益处远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相对较小的风险。其四,为控制健康风险,现行食盐碘含量将小幅下调,调整思路重在贯彻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科学原则。其五,国家将根据有关规定进一步具体落实对高碘地区和某些患甲状腺疾病或其他不宜摄入过多碘的病人供应不加碘食盐。
针对北京民众对于“补碘过量”的担忧,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的专家说,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城乡居民每天摄入的碘70%-80%来自加碘食盐。如果让居民食用无碘盐,将会导致碘营养不足的后果,特别是胎儿和婴幼儿将最先受到危害,碘缺乏病也将会卷土重来。专家表示,从膳食中摄入的碘,会因烹调、人体代谢等因素造成损耗,所以不能单纯以此作为评价人群碘营养水平的指标。因此,有的媒体提出的补碘过量,并不客观。
还有专家介绍,多年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外环境、居民饮用水、食用盐以及人群碘营养状况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监测,以动态观察城乡居民的碘营养状况,确保不再出现因缺碘而造成的出生人口智力损害,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居民避免补碘过量。而多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属于外环境缺碘地区,为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碘营养,推行食盐加碘很有必要。
碘盐食用过量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碘过量近年来受到了国际甲状腺学界和地方病学界的高度重视。国际权威学术组织于2001年首次提出了碘过量的定义(尿碘大于300微克/L),一致认为碘过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和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医学专家介绍,儿童缺碘会导致智力低下、身体矮小,成人缺碘会乏力、身体浮肿,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但碘摄入量过多也会对健康产生副作用,引起甲亢以及其他甲状腺疾病。
有医学专家组成的科研小组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一个为期5年的“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的科研项目,得出的结论显示:缺碘和富碘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碘缺乏和碘过量同样有风险。专家指出,补碘要科学合理。碘的摄入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人体摄入的碘过多,也可能引起危害,如高碘性甲状腺肿等疾病。且对于已患有甲亢或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来说,更要控制碘的摄入,应食用无碘食盐。
“ 我国依然有碘缺乏病人群,但碘充足人口的健康也同样需要受到重视,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属于轻度缺碘地区,人群膳食结构中蛋白质和富碘食物较其他地区多。近年全国碘营养监测结果表明,有个别省份人群中碘的含量处于大于适宜量的水平。”专家呼吁,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密切关注并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确保居民在获得适宜的碘保护健康的同时,又要防止碘过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原本用来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现在在某些地方也成了致病因素。加碘食盐是人们摄入碘的主要来源,“碘盐致病”的说法一出,迅速得到舆论关注,网络转载、跟帖无数,各家媒体也争相报道。加碘食用盐,这种日常必不可少的调味剂似乎突然变得不安全了,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弄得人心惶惶。
加碘盐的安全问题,因人而异
“尽管中国人总体上已经不再缺碘,但我们仍然必须坚持食用碘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的专家介绍说,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现在中国人之所以总体上不缺碘,就是因为我们20年来一直强制食用碘盐。
医学专家表示,有两部分人群不能食用碘盐,即高碘地区的人群和因治疗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而不宜食用碘盐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患者中的少数人,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对于沿海城市的市民来说,如果平时多吃一口海带、海鱼、海虾等海鲜,其中的碘含量,远远要比含碘盐中的碘含量多得多。但在缺碘地区,人们只要100天不补碘就会再次出现碘缺乏。而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缺碘地区,因此多数人都需要长期食用碘盐。所以是否应该长期食用加碘盐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市场上无碘盐成为稀缺产品
据专家介绍,按照当前食盐中的加碘浓度和居民的膳食结构计算,北京市居民每人每天的碘摄入量一般不会超过500微克,而正常成年人对碘的可耐受量是1100微克。近5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城乡居民尿碘中位数一直保持在每升160~220微克之间,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碘营养适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应食用无碘盐,鼻炎患者使用的用来洗鼻的盐水也要用无碘盐。但是有媒体报道说,无碘盐十分难以购买,大部分不缺碘地区的市民长期被迫食用碘盐,无碘盐十分稀缺,导致有朋友间甚至将它作为礼物相送。那么北京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能买到无碘盐吗?
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大型超市发现,目前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多数超市里,没有无碘盐销售,货架上多个品种的精制盐都是加碘的。在昌平区北京华联超市内,记者注意到,超市所供食盐包括大半部分的低钠碘盐以及少部分的腌制盐,无论是低钠碘盐还是腌制盐里面都添加了碘酸钾,都属于加碘盐。而在昌平区另一家名叫家乐福的超市内,食盐的品种相对丰富一些,种类包括健康竹盐、竹盐、孕妇专用盐以及低钠碘盐等,但都添加了碘化物,无一例外。
据悉,中盐北京公司只指定了19家单位可以销售无碘盐。这19家零售网点是根据销售规模、区域分布等综合因素而选定的。市商务委有关人士也称,目前要保证普通人群的碘摄入量,在商场、超市增设无碘盐网点只是为有需求的市民购买更便利,暂无新增加网点的计划。由于无碘盐原本是根据特殊人群的需要供应,销售控制较严格,因此要求在销售无碘盐时须向顾客提前说明无碘盐的适用人群等注意事项。
科学补碘很有必要
人体内三分之二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碘不足或者碘过量都会导致甲状腺问题,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亢等疾病患者不适合食用含碘的食盐,缺碘地区和不缺碘地区情况也不一样,因此科学补碘很重要。国家制定的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成了保障公共利益的关键。从今年3月15日开始,国家新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开始实施,碘含量平均水平降至每千克20毫克至每千克30毫克。同时,由于各省市的情况各不相同,各地区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也不同,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据悉,这是自1994年国家开始推行全民食用碘盐以来第三次调整食盐的碘含量。第一次调整是1996年,规定碘含量上限值不得超过每千克60毫克;第二次调整是2000年,将生产环节的碘含量下调为每千克35毫克;第三次调整即此次新标准。
由于新标准提供了三种具体标准,允许各省(区、市)根据各自情况选择,北京选择了每千克25毫克的标准。卫生局有关人士表示,选定该标准是与北京市发改委、市教委、市商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并根据北京市不同人群的碘营养状况调查和专家意见得出的结果。此外针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需人群,北京提供碘含量均数为每千克30毫克的孕妇专用盐,比一般碘盐的碘含量稍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强调,下调碘含量并不意味着北京人之前补碘过量了。“碘缺乏病是北京地区的地方病,通过多年的食盐加碘现已达到了地方病消除的标准。今后将继续监测不同人群的碘摄入情况,不排除再进行标准调整或小范围调整碘盐浓度。”专家如是说。
可见,加碘盐是否安全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区域、不同的加碘标准、不同的人群,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消费者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食用是否加碘的食盐。在食盐专营的时代,我们方便买到的都是加碘盐。因此,在缺碘地区,对普通人群来说,食用加碘盐是有必要的,也是安全的。
相关热词搜索:加碘盐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6)重庆名特优商品北京推展周落幕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