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联手”视为进口奶粉的发展趋势所在
近来,随着国家对进口奶粉管控地继续推进,达能、蒙牛乳业、雅士利国际达成三方合作,光明乳业布局新西兰工厂,贝因美和新西兰恒天然的合作,荷兰菲仕兰和辉山的合作等等一系列消息表明,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已经将“中外联手”视为进口奶粉的发展趋势所在,并且预测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剧,洋品牌和本土品牌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
但是在笔者看来,尽管这些案例都是“中外联手”,但是品牌间的策略却有很大区别。首先,进口奶粉的未来必定逃不开本土化的命运。那些抱着投机心理存在的进口奶粉品牌商,他们手中的进口奶粉品牌在未来必然会因为种种不可控因素地波动而退出市场。这些奶粉品牌,绝大多数都以贸易商引进的方式而存在,在国内没有生产资质,依靠海外代工,运作成本低、出现质量问题后的责任机制也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操纵这些品牌的投机者通常以铺天盖地的广告投入来掩饰自己的贸易商身份,一旦出现问题就立刻退出市场以逃脱惩罚机制。而随着国家对于进口品牌地管控愈发严格,这部分贸易商最终将迫于压力退出市场。据笔者了解,目前就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提前布局新的行业,随时转向。
其次,虽然都是“中外合作”的模式,光明是从战略角度出发进行海外布局,而雅士利和贝因美在笔者看来更多的则是无奈之举。对这些本土企业而言,表面上看,是向海外乳企学习,依靠强强组合,提高企业发展实力。实际上,这种组合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弥补企业资金短板以及获得海外背景而已。而对于海外品牌来说,却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身份,可以规避各种政策上的壁垒,最终能够带着“海外品牌”的基因享受本土品牌的待遇,可以说是“左右逢源”。所以对于真正要做品牌的国产乳企而言,“海外工厂”才是真正布局全球市场,既能有效利用海外的优势资源,同时国内的品牌形象又将对企业形成制约力,在一定地框架内借力发展,打造纯正奶粉的必由之路。
最后,对于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纷纷涉足奶粉行业,笔者认为还得再谈一谈整个行业的心态问题。大家都看到行业的混乱现状背后隐藏的巨大潜力,大批搅局者涌入,这是好事儿,因为更多的资本介入能够把这个行业进一步做大。可是如果这些新晋的企业依然只是停留在捞一笔就走的心态上,那么就会适得其反了,很快将重蹈前几年的覆辙。因为奶粉是个特殊的行业,不仅需要技术、人员等多方面地累积,也需要在投入产出中抱有打攻坚战的心态,否则就会出问题。
原标题:进口奶粉的未来在于“海外工厂”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7)药店为啥卖不出奶粉 如何才能赢得市场?
- (2014-06-17)瑞士SGS称君乐宝送检婴幼儿奶粉合格
- (2014-06-17)获准入华进口奶粉品牌达134个 名单将定期更新
- (2014-06-17)多美滋推纯进口奶粉抢市场
- (2014-06-17)婴幼儿奶粉“史上最严”审查即将收官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