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洋食品”让人放心吗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新一批入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名单,共有274批次进口不合格产品上榜,其中包括吉百利、品客、费列罗等知名品牌,不合格食品还包括进口婴幼儿奶粉。今年8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261批、化妆品13批。
业内人士提醒,国内“洋食品”行业良莠不齐,消费者在挑选时还需擦亮眼睛。
进口食品受消费者追捧
在市区多家超市,一些外包装上标满外文的“洋食品”被醒目地放置在超市专区。尽管每样商品的售价普遍比国内同类商品高,但消费者依然乐于购买。
在市区世纪联华超市,专门划出一块区域卖进口食品,显眼位置还悬挂了多块标语。货架上摆放的食品来自全球各地,有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也不乏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品种也十分丰富,以牛奶、饮料、巧克力、饼干、酒等食品居多。每类食品下面,还有多种品牌供消费者挑选。仅啤酒专卖区,就有30多个品牌。这些洋品牌食品身价不菲,有些甚至比国产品牌高出10多倍。在啤酒专卖区,便宜的听装进口啤酒价格在6~9元不等,一款来自德国的500ml的卡力特黑啤售价甚至高达20.9元。
在饮料专卖区,一款来自法国的矿泉水售价竟高达25元,与一瓶596ml、市场价两元的国产娃哈哈矿泉水相比,高出10多倍。
即便“洋食品”价格高,前来购买的消费者并不少,以年轻人或是带小孩的家长为主。市民黄女士说,她崇尚健康时尚的消费理念,觉得进口食品在卫生和安全方面更有保障,所以平时经常会过来买些小零食。
在淘宝、京东等线上商城,也随处可见“洋食品”的身影。在几家实体店设在义乌的店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食品被店家设在首页。一店家说,德国的巧克力、澳洲的牛奶、越南的香酥是店内最受欢迎的三种进口食品,经营进口食品比国产食品利润高。
良莠不齐冲击正规商家
在义乌“洋食网”董事长吴江看来,进口食品行业充满商机。但他同时发现,国内进口食品市场相当不规范。
一是进口食品“身份”无法验证。市场上多数零售进口食品都无法提供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文件、海关通关证明文件、进口食品卫生证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找进口商或生产厂家维权就面临很大难度。
二是产品标识不清,带来安全隐患。市场上包装精美的进口食品,往往印满外文,即使有中文标签,信息也不完整。这给消费者挑选进口食品带来很大困难。有些进口食品因成分标识不清,对于过敏体质人群和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三是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目前市场上没有中文标识的食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走私进入国内,一种是假冒伪劣商品,由国内山寨厂或黑作坊生产。面对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是否正品。
从经营者来看,也是问题多多。“许多进口食品零售店除了零售进口食品,还兼售进口奶粉、药品等,而他们所申请的经营范围只是零售日用品、食品,部分进口零售店甚至没有办理相关证照。更有甚者,一些文具店、水果店也经营起进口食品。”吴江说,这使得整个行业良莠不齐。
在费列罗schokobons巧克力被检出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阿拉伯胶后,费列罗中国发布声明称:经核实,该产品进口商为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费列罗集团在中国市场并未进口或销售费列罗schokobons巧克力。市区进口食品经销商刘平娟说,欧美食品安全标准很严格,一些大品牌到了中国被查出问题,有可能是国内进口商在进货过程中出现问题,一些高仿的假货被掺杂其中。
如何防问题食品“进口”
吴江认为,“洋食品”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与过多的中间环节有关。
从渠道上看,传统进口食品销售形式单一,很少有海外厂家直接在国内经销。代理商拿货后,无非选择直销或是发展下一级代理商,再通过大量设点去占领消费终端。
于是,吴江对“洋食网”进行改革,通过打通上游供应链将拿货价格降下来,再通过o2o(onlinetooffline,意为线上到线下)模式削减渠道,反映到终端的价格自然也就降了下来,同时必须确保所有产品“可溯源”,才能让更多的“洋食品”进入普通百姓家。
目前,“洋食网”价格平均低15%,有的甚至便宜30%还要多。
吴江说,只有通过不断更新原有的经销方式,同时加强对引入产品的严格管控,才能降下“洋食品”的“虚火”。
对于进口食品,《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如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选购“洋食品”的3个技巧
业内人士介绍了购买“洋食品”的3个技巧:
一看中文标签或中文说明书。凡经过检验检疫后进口的食品都贴有正规的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要与外文内容相同,还必须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以及在中国国内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
二看产品的条形码。进口商品有产品条形码,对照第一位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如“9”代表澳洲,“8”代表美国,如果条形码跟原产地不符,可以认定该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但并不是所有进口产品都有条形码。
三看商品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c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查看经销商有无“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了进口食品的生产批号等具体信息。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20)食品安全责任险“突围”强制立法或成契机
- (2014-06-20)遇食品安全问题过半消费者不维权
- (2014-06-20)舌尖问题屡禁不止 食品安全靠什么“打黑”
- (2014-06-20)食药总局解读近期食品安全热点传言
- (2014-06-21)2014中国食品安全诚信宣言大会暨首届食品诚信联盟峰会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