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内忧外患中进入资本化时代
最近的乳业产业链上,又见杀牛卖牛,而弃养的情况其实从今年年初已经开始,而下半年的乳业产业链的状况并不见好转。“奶源生产与奶粉销售业绩出现下滑,2014年上半年,全国乳品生产加工总量最近十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广东奶业协会办公室主任王丁棉告诉记者。
根据AC尼尔森报告,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奶粉销售额有4%的增长,但销售量却下降了7%。
在这样的环境中,何种养殖模式才是最有效的崛起之路?
疲软的中国乳业
据农业部统计显示,我国7月底的平均奶价已降至3.99元/公斤;9月中旬,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区的奶价已跌至3.4~3.5元/公斤,散户奶价更是跌至2.5元/公斤。而杀牛、卖牛、弃养的现象,均来源于这一价格微妙的变化。
如果说去年因新西兰恒天然发生了肉毒杆菌亊件,引发了中国奶价的上涨,9~11月国内奶价从4元/公斤一下子就被抬高至5~6元/公斤。而今年奶价的大幅回落,无疑与进口奶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国外的低温奶、常温奶、奶粉大量涌入市场。今年1~7月份的进口量已达13.6万吨,预计全年将达25万~28万吨,比2013年的18.45万吨还要多,洋奶粉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威胁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乳业,还有中国的奶农们。”王丁棉对记者说。
事实上,中国进口奶粉在2005年只有3800吨,2010年1.59万吨,到了2013年为18.45万吨,近4年內共增长了9倍之多。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涌入中国市场,这已触发了洋牛奶与国产奶所进行的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其实,在不久前南方奶业发展高峰会议的与会者们已经喊出反击的口号:“抵制洋奶粉,反对倾销,抵制还原奶,反对牛奶二次加热,号召消费者拒喝复原乳,给中国奶农一条生路”。他们不仅是在呐喊,更是在抗议。
“目前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常温奶进入中国,品牌超过50个,6月份资格审核认证确实是拦阻和清除了一部分洋品牌,资格重新审核并没有有效地遏制乳制品和婴幼儿奶粉进口。”王丁棉表示。
据了解,目前已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巴氏低温奶进入中国市场。
记者从9月3日在京召开的“2014年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有27个国家共1686家境外乳业获得准入中国市场销售的许可认证,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共有55家。
由于大包装进口奶粉的进入,再次触动中国乳业链条的不稳定。除了婴幼儿奶粉外,还有大批量的大包装奶粉进入中国。今年上半年的大包装洋奶粉进口量已达75.2万吨,接近去年全年的总进口量。目前中国市场的进口奶粉售价是2.4万元/吨,国产奶粉更是被逼降至1.8万/吨。
“很多大包装奶粉做成了还原乳,进入液态奶的行列,这个是行业内已知的秘密,但是当前的液态奶并没有要求标注还原奶。”中国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对记者说。
作为一直从事乳业工作的魏荣禄来讲,这个事情让他感到很痛心,因为他认为奶粉还原为液态乳将使原奶的成分进行两次高温,其中的成分被破坏。液态奶的成分与生鲜乳、巴氏奶都有着成分的区别。“液态奶理论上不应该叫纯牛奶,但是国家一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到底什么是纯牛奶?”魏荣禄表示。
据了解,近七八年来,曾经有两次出现过生鲜奶源负增长,一是在“三聚氰胺”亊件后的笫二年即2009年,减产幅度为0.98%;其次是2013年,生鲜奶减产达到5.7%。即使是有增长的年份其增量也不多,分别是2010年增长1.56%,2011年増长2.1%,2012年增长2.3%。
“由于出现杀牛卖牛和弃养,杭州的奶牛存栏已在下滑,奶源供应又再次出现了紧张,实际上,整个下半年杭州就已经出现了‘第二波’的‘闹奶荒’。”王丁棉表示。
内忧外患中进入资本化时代
在各种外患交织的环境之下,中国乳业自身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
据了解,当前用作饲养奶牛的草和奶牛并不能同步发展,国产苜蓿草供给率只占50%,另一半为50万吨则依靠进口;病疫情防控令人放心不下,乳房炎、腐蹄等常见疾病高企不下。
此外,奶牛场环保处理难达标,约有80%的奶牛场未经过环评,排放标准不达标。另外,奶牛的年均产奶水平偏低,真实的年平均产奶量在4.9吨左右,规模牧场比例低。按农业部的规定,存栏300头以上的才算规模牧场。而实际上,降至100头以上的奶牛场连40%都占不到,300头以上规模牧场的比例不会超过20%。奶农纷纷退出养牛业,而专业化规模牧场发展衔接不上。
“奶农杀牛卖牛每年发生,交售奶被压价,消费者对国产奶信心失去,乳企产品不畅销,前几大乳企不得不将收购到手的牛奶喷成奶粉贮存起来,待以后再拿出来还原使用。”王丁棉表示。
乳业除了这些基础的问题存在之外,信任危机依然没有被打破,仍然有大多数的人不愿意购买国产奶粉。“今年4月初,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査结果显示有71%的受访者认为国产奶粉不够安全。”王丁棉表示。
目前国内的乳业资本市场已经展开了角逐。
2014年,马云[微博]大手笔出手20亿元加盟伊利,涉足奶牛养殖业和奶业;内蒙古犇腾牧业投入15亿元南下河北沧州新建存栏规模5万头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广东从房地产和足球,跨越到超百亿元投资的奶牛养殖业;伊利出手3.1亿投入辉山乳业,蒙牛也同时跟进。
辽宁辉山乳业日前又宣布,要投入25亿元南下布局华东,开建奶源基地;北京三元在获得上海战略投资者复星20亿元(占21%股份)的加盟后,已决定在河北投资15亿元新建一家年产5万吨奶粉的工厂。
“粗略地估计,今年以来国内外资本进入中国乳业的总投资已达280亿元。由此看来,中国奶业的资本时期已经到来。在未来的3~5年内,专业型的大型牧场将会越来越多,这正是迎合了中国政府规模化发展的要求。但是同时,由于资源和市场将越来越高度集中在这些大企业手中,因此对原有的中小型奶牛场和中小乳品加工企业来说,给他们带来的发展与生存压力也将越来越大。”王丁棉表示。
贵州山区里的小区域辐射模式
中国奶业当前的发展经营模式,总体说来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中。过去的一些例如蒙牛“先要市场后建厂房”的发展模式,又或是“千家万户齐养牛”的散养模式,还有“公司+农户”的模式和“贴牌生产”的模式等,这些模式虽然曾经红火了一阵子,但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走不远的,现在基本上都被认为是过期或被淘汰了的。
当前最能让老百姓放心的便是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倒是值得培育和推荐,特点是自主性强,风险可自控,但需一定的实力才能办起来。对大部人而言,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王丁棉表示。
对于王丁棉来讲,三年前的贵州好一多乳业并不是让人感到非常安心的一个企业,“环保做得并不好。”但是三年后,好一多的全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赢得了贵州的信赖。
“贵州巴氏奶和酸奶市场,好一多占了90%。这就是靠质量。从养殖到产品终端,每个环节都要紧紧把控。”贵州好一多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琴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离贵阳30多公里的山区,有一个万头奶牛养殖场,这就是好一多产品的源头。从奶牛到终端一体化的链条让好一多连续五年保证了质量的安全。
“连续五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农残、兽药残留以及三种传染病的致病菌都是零检出。”贵州兽药饲料监察所所长张剑勇对记者说。
在“三聚氰胺”爆发之后,暴露了乳业中间环节存在的问题,好一多为了规避这种风险,自建了万头牧场,完全放弃散户的原奶。
“虽然我们当时也没有检出‘三聚氰胺’,但是为了规避这种风险,我们开始建自己的牧场,这个投入使得我们的成本增加了30%,虽然利润减少了,但不在外面收奶,原奶质量就有了控制,即使扩大规模,也要继续复制这个模式。”张琴表示。
据张琴介绍,好一多的产品完全根据订单来生产,以天为单位组织生产,多余的原奶就往外卖,或者做一点常温奶用以调节奶源。
“我们自产自销,每天70多吨,从牛场到产品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因为时间非常短,挤出来奶后几分钟后就降温了,不存在质量受到温度的影响,整个冷链如果出现问题就是在终端。有乳腺炎的奶牛,放在一个单独的挤奶间,挤出来的奶给乳牛喝。”张琴表示。
虽然成本提高了30%,但是张琴还是坚持自己饲养,宁肯降低利润。“我们的销售半径不会做远了,鲜奶远距离销售都存在这个问题,包括蔬菜水果,都应该有区域销售的特色。”张琴表示,她认为,特别是生鲜的食品,不适合全球化,也不适合工业化。
好一多作为小而精的一家乳企,占据着贵州80%以上的市场,由此也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
“我们不排斥投资者,但是合作的方向必须符合我们的发展方向。现在已经有几轮投资进来,未来即使有投资,仍然会坚持我们这个模式的复制。”张琴表示。
业内专家们现场检测好一多原奶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是3.6克。王丁棉表示,虽然国内也有牧场能够达到3.4克和3.6克的,但是数量极少,与国家制定的标准2.9克相比,要高很多。
形无定式、适者为用
王丁棉表示,好一多乳业已连续6年平圴每年发展增长达到30%的好业绩,验证了走牧草、养牛、乳品加工与销售三位一体一条龙全产业链的经营发展模式有其好处。
当前奶牛散养模式在“三聚氰胺”之后已经渐渐退出市场,养殖小区模式也不利于安全监管。取而代之的是奶联社模式、家庭规模牧场模式、乳企自办牧场模式、专业化经营牧场模式、合作合资经营模式、外资独资模式。
王丁棉在多年研究后认为,养殖小区模式这种所谓的集中建设,分户饲养,集中挤奶,统一管理,其规模一般为200~300头,或500~1000头不等为一小区养殖单位,由于还是采用“各家奶牛各自养”这种老做法,从形式上来看已不再是分散饲养了,但本质上与过去没有多大的变化。
奶农进小区后并未获得多大的利益改变,反而在病疫情及环保等方面面临更大压力甚至是麻烦,故奶农的积极性不高,也不太受欢迎。故这类的小区养殖模式是没有什么生命力的,如果是在奶牛密度不大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必要搞养殖小区,更不值得向全国推广。
家庭规模牧场模式,是养殖存栏在100~2000头不等的规模养殖。特点是经营管理比较细致和到位,成本可控之下,规模效应与效益相对易显现,与乳品厂收奶的议价能力也在增强并可直接与乳品厂贸易交易。但投资比较大,适宜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较有经济能力的人去创办。此类的牧场在欧洲比较多,中国台湾地区也有,在中国大陆较为少见。主要原因是在于大陆的土地政策还不太协调与配合,办农场的用地难解决。其次是大陆养牛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未建立起来,而在台湾,修蹄、兽医、配种、饲料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体系都很建全。
专家预测,今后此类牧场将会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有条件和有能力的人而言,也只能提倡先做试点,或试验性地少许开办为宜。
合作社模式,在印度、日本、新西兰、欧洲这些地方开办得比较多,且有多个模式版本。中国内蒙古的奶联社只能说它只有一点儿合作社的味道,但还未算是真正的合作社。
中国要有自己的奶业,随之也需要有适合自己国情与环境的发展慔式。而中国奶业人在前行中正在积极地探讨经营发展模式。而另一方面,模式得体与否,还将会影响到发展的走向。
“关于中国奶业的发展模式,是釆取养殖小区形式、奶联社形式、欧盟的家庭牧场形式,还是美国的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模式,人们一直都在探索与求证中,甚至是争论不休。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奶业发展模式仍然是属于和处于形无定式和多元并举,适者为我用的遴选、试验阶段。”王丁棉表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7-31)中国奶业的现状与展望
- (2014-08-18)泰安岱岳区整合财政资金稳步推进“奶业富民工程”
- (2014-11-10)中国奶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 (2014-12-03) 中荷奶业技术示范中心启用 乳业高层次合作进入新纪元
- (2015-01-19)评论:“散户倒奶”奶业陷困局 路在何方?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