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冰”到“治冰”,莫要冻住人心
目前,食用冰安全问题多出现在商家自制冰使用环节和“黑冰厂”无照生产环节。作为食用冰的源头,如果设备行业不主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势必会导致源头产业利益和名誉受损,影响制冰产业链健康发展。因此,推动食用冰安全卫生标准化建设,是制冰行业责无旁贷的职能。
由北京制冷学会发起,相关行业组织、知名制冰机企业参加研讨制定的我国首个食用冰安全卫生标准,将在11月5日召开的中国制冰年会上进行讨论。截至目前,该学会已牵头制定了我国首个《片冰制冰机国家标准》、《商用制冰机行业标准》、《自动制冰机实验方法行业标准》等标准,其他相关标准正在制定中。
标准固然重要,但监管也必须落实,否则标准只能成为看起来很美的摆设。实际上商务部于2008年已经颁发了《冷冻饮品食用冰行业标准》,该标准定义食用冰是以饮用水为原料,经灭菌、注模、冻结、脱模、包装等工艺制成的冷冻饮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冷冻饮品食用冰行业标准》仅针对预包装食品,即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餐厅、饮品店自制冰块等现制现卖的冰产品(尤其是食用)由于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及流动性,在制造、流通、售卖等环节难以监管。难监管不代表不监管,各质监部门会经常对餐厅、饮品店进行抽查,一经发现必会严肃处理。
从标准的建立到监管的加强,从设备的源头到最终的销售,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给制冰行业带来更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27)日本经营者、顾客与政府形成的三角关系
- (2014-06-27)消费者对有机牛奶的信任及其政策启示
- (2014-06-27)山茱萸羊乳发酵饮品加工技术研究
- (2014-08-05)以食品检验工培训为例谈高职院校分析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2014-09-09)食品安全事件倒逼着我国食品相关法律的进步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