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召开,建言以食品溯源降低食安风险
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食品可追溯技术论坛日前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举行。论坛邀请多位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围绕食品安全与追溯技术展开讨论。
王闯 李立
贾健斌 纳绍平
李宁
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主持,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纳邵平、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院长贾健斌、中国检科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李立、农产品溯源专家王武闯等专家,分别就食品溯源机制与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溯源在流通环节、粮食安全、进口食品安全等方面降低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做了专题演讲,并就相关问题与在场媒体及观众进行了沟通。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
可追溯体系建设需要成本投入
要让企业从长计议效益的产出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表示,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尽快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对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而言均具有巨大意义。
李宁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和国际社会通行的贯例接轨,打破贸易壁垒,扩大我国食品的国际贸易和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等因素都要求我国尽快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这对于生产者、消费者、监督者而言均具有巨大意义。“可追溯体系可通过增加食品生产过程的透明度、控制食品源头、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实现定向召回、提高生产企业的诚信意识等来确保食品安全。由于可追溯体系的建设需要成本投入,企业短期看不到效益的产出,这将影响我国整体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李宁说,“希望我国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整合分散的生产方式,提高规模化,逐渐形成完善的现代食品供应链,并通过大企业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来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纳绍平
有良知的人加有品质的产品
才能驱“劣币”出市场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纳绍平表示,在我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过程中,只有市场和企业建立诚信,恢复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保障食品安全。
纳绍平表示,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旧是食品流通的主渠道,而农产品市场的情况极为复杂,食品质量安全保障难度较大。他指出,必须做到社会监督,多管齐下,首先对从业者进行培训和监管,其次在技术和制度上进行保障和约束,另外在市场上从源头抓起,并建立准入机制。“可追溯体系只是一个工具,没有万能的工具,必须要有良知的人加有品质的产品。市场和企业建立诚信,恢复建立和社会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驱逐‘劣币’,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才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院长贾健斌
网络发展使食品溯源成本降低
新技术使人们离溯源越来越近
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院长贾健斌表示,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二维码的快速应用,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的成本逐渐降低,使溯源产品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贾健斌指出,由于我国的粮食有不同渠道、不同供应商,谷物的加工、处理以及设备信息也难于记录,造成了粮食的溯源困难。“这几年国内有企业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和信息编码,对产品进行多平台的追溯,并通过软硬件的研发来显现多层次产品质量的追溯,是为了消费者买得放心,国家监管部门监管能够放心。”据贾健斌介绍,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和古船米业在进行粮食可追溯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二维码采集品种、种植、加工、仓储等信息,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到产品溯源的详细信息。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8)大型餐企年底试点“食品安全追溯”
- (2014-06-18)大庆启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75家餐饮业信息录入完毕
- (2014-07-07)让食品安全追溯更有效
- (2014-07-07)上海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
- (2014-07-28)采用物联网 构建合格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