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对酒业的营销:高价破梦
习大大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打到了老虎也拍到了苍蝇,而与这些老虎苍蝇相连的各种社会“怪现象”,也随之被终结,其中就有酒业在飞速发展十年间积累的各种乱象。
1、价格单边上涨时代结束
53度飞天茅台2000块钱一瓶?应该是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时候吧,也许,还要很多个五年规划以后。
大约2006年开始,以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四大家族开始了“逢年必涨”的涨价节奏,并且带着中国白酒价格一路飙升,在那个年代,每到中秋国庆、元旦春节,哪家白酒的价格不涨一涨似乎就对不起观众。而高端白酒品牌们更是较着劲地在价格上“力争上游”,就怕被竞争对手超过了。2009年,以53度飞天茅台终端零售价达到1280元为节点,中国高端白酒进入“千元时代”,随到2011年春节,53度飞天茅台在部分市场上终端零售价超过2000元大关,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等高端白酒零售价格纷纷过千。
直到习大大上台,并在2012年11月-12月间连续出台政策,严禁“三公”消费、倡导厉行节约,高端白酒才终结了连续十年的单边上涨时代,零售价格出现“断崖式”下滑。习大大说要反腐,要节约,习大大还说,要让反腐带来中国的新常态,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政务、权贵无限制的奢侈消费就再难重现,以高端白酒价格猛涨的时代,也将这样随风而去不再来了。
2、政务团购营销到头
说到价格,就要说推动价格上涨的幕后“黑手”,那就是政务团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务消费“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是一种常态,只有手头有点采购权力的人,七大姑八大姨甚至舅老爷都能通过自己的关系往“相关部门”里面倒腾酒,而企业只需要配合这些人把“关系营销”做到位,就能把“政务团购”渠道拓展开,所以有名酒企业一度在一个城市发展上百个“团购”经销商,通过政务团购渠道,业绩嗖嗖飙涨。有数据显示,也就是2009年-2012年三年间,白酒代理商从最初的100万户,增加到了300万户,翻了两倍,大部分都是做团购。
但是,习大大严禁“三公”消费的政策不是闹着玩的,许多团购经销商从最初的观望,到后来黯然退场,就是因为看到当前政策有着不可逆转的执行力度,公务人员在反腐力度空前的环境下人人自危,“新常态”成为习大大执政的关键词之一,新常态下,关系营销、政务团购营销已经无路可走。
3、专卖店模式进入死局
以前专卖店是干嘛的?说好听点是展示企业、品牌形象的窗口,实际上背后隐藏的则是政务团购的勾当。行业高涨的十年,许多专卖店甚至不需要开门,就把生意做了、钱赚了,这让专卖店都想不起来擦拭陈列产品和橱窗上的灰尘。当政务团购走到头,以政务团购营销为主的专卖店,日子也再慢维系。对于高端品牌来说,专卖店本是集品牌展示、消费体验、客户沟通、产品零售等功能为一体的,但是过去的专卖店,这几项功能一项都没有实现。当行业形势开始急转直下,专卖店渠道效率极低的问题开始凸显。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手段,如:上海蓝鼎科技推出的移动加盟店模式,开始以技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效率。
4、批条寻租时代结束
计划经济时代要批条,小跑着进入市场经济二十年,白酒还要批条,原因是不找领导批条不仅要不到“计划内的价格”,甚至有可能拿不到货——这是高端白酒过去的常态。于是就批条,催生了一批靠着关系批条寻租的人。因为和酒厂领导有关系,批个条要一批酒,几乎不出酒厂大门、不用拿到酒,条子就被人高价买走了。批条的背后是稀缺的货源,日渐上涨的价格。如今供货于求,价格下滑,批条寻租的空间大幅度减少。
八项规定出台,酒不好卖了,每个经销商手里没有几百万的库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以前做白酒,为保代理权,还要每个月咬牙东挪西凑给厂家打款进货。这一批靠关系批条寻租的人也丢了生意,没了饭碗。
5、专供特供产品无路可寻
“特供”、“专供”,一旦打上这两个字眼,一瓶再普通不过的白酒在消费者心目中也变得神秘起来,就像“白盒”装的中华那样,以为理所当然比市面上的酒更好,更金贵。正是抓准了这样的心态,在过去十年,各种“特供”“专供”酒横行于世,一些有关系的开发商找到酒厂,没有太该的门槛就可以做各种专供酒,于是什么“乒乓球队”“羽毛球队”专供,什么“XX部门”专供,甚至连“治理荒漠化XX委员会”专供都有,真是百花齐放、群魔乱舞。
不过习大大说了,不能搞特殊化,不能搞奢侈浪费,“专供”和“特供”也成为国家工商局明令禁止的标识,如果习大大新政的新常态成形,那么在群众眼中不再那么神秘的什么部门,什么委员会,也就不需要什么专供,什么特供了。
6、豪华包装供应商好日子到头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高价白酒不好卖,连带着做上游供应链的企业日子也难过起来,尤其是做豪华包装的供应商,回归理性消费,回归简约包装,是和习大大“厉行节约”的新作风一脉相承的,不过做白酒包装的朋友们不要觉得孤单,这不,月饼、粽子、茶叶的包装一样的也豪华不起来了不是?过去动辄上千元装六块月饼的事,现在谁也不敢干了,所以对于白酒来说,好好的把酒本身做好,比给酒穿金戴银更是在。
7、期酒炒作解套遥遥无期
“山上的朋友,你们还好么?请跟我一起唱这首歌:站在高岗上!”2009年-2011异常火爆的白酒期酒交易,真是套牢了一群人,而且套的还没处说理去。白酒火爆的时候,白酒金融业跟着被炒了起来,上海酒交所、金马甲等等专门做酒类金融产品的平台也是一夜之间涌现,推出茅台、西凤、泸州老窖、古井、宋河投资产品,但是到2012年,几乎所有在交易平台上发布的产品,价格都已经下滑了至少40%,交易量也从一天最高几千坛下滑到几坛,甚至零交易。
期酒炒作是基于未来发展前景可期的投资途径,目的除了收藏更重要的就是赚钱,不过现在看白酒行业整体价格走向,炒作期酒的朋友们想解套,没准比站在中石油48元高岗上的朋友们还难。
8、地方酒高端化梦想破灭
在高端名酒价格轮番上证,并小跑着挺进“千元时代”的同时,酒业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次高端”,名酒们价格高高在上,给了地方酒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期待,于是地方“高端”产品目不暇接地冒了出来,高的形象产品价格动辄几千元,中间的主导产品少则五六百,多则八九百,反正跟着茅五的价格走,抢占茅五之下的价格空间和市场份额。地方酒厂的高端梦想眼瞅着随着一个又一个的三十亿、五十亿、百亿规划就要实现了,可是习大大终结了名酒价格上涨时代。
在名酒价格断崖式下滑的这两年,死得最惨的也正是当年跟着名酒走的这些地方酒厂的高端品牌,只要名酒价格涨不上去,地方酒厂的高端化梦想也就再难实现。
9、白酒狂砸央视再难重现
白酒疯狂的那几年,央视广告也一路跟着疯,央视标王从茅台,到郎酒,泸州老窖,再到剑南春,金额从2亿、4亿,再到5亿,谁不跟着到央视上去砸点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白酒的,现在回想起来都还是让人醉了。被成为中国经济风向标的央视广告,实际让白酒成了风向标,说没效果吧,像红花郎、洋河蓝色经典还是凭借央视广告,让消费者们“不明觉厉”起来,说有效果吧,这“三公消费”一限制,每家酒厂都开始说要做消费者工作了,合着过去上百亿的广告砸在央视上,就图自己一乐,压根没有消费者什么事?
2013年,习大大的各项高压政策下,白酒行业不好过,企业们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这紧巴巴的日子还要继续过,央视也心领神会对白酒企业开始说“不”,砸钱打广告的时代,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都知道已经结束了,未来,企业即使砸钱也得往消费者身上砸去了。
10、白酒股一轮牛市结束,逐步见底
长居中国股市“第一股”的贵州茅台,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在158.38元,距离它在2012年7月创下的最高点266元还有一百多元的距离,已经有机构在预言最迟2015年,茅台将交出“第一股”的宝座,不过是否成真,至少说明人家的态度:我不看好你哦。
从股市的表现来看,2012年是酿酒板块疯狂的顶点,全年14家白酒上市公司总营收达到1054.6亿元,但是从2012年11月塑化剂事件爆发以来,以三公打压为主的各种因素让白酒股集体低迷,几十个月的漫漫熊途之后,目前开始在底部震荡。而大众酒的新时代却开始了,只有在大众酒时代找到新动力的上市公司才能再度起飞,那种一荣俱荣、一跌俱跌的时代结束了!
相关热词搜索:酒业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8-10-25)2018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秋季)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