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啤酒先进的制造力造成过剩隐忧

2014-09-15 09:34:4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啤酒,又叫麦酒,是世上历史最悠久,普及范围最广的酒精饮料之一。它是主要是通过大麦麦芽糖化及发酵酿制而成。大多数的啤酒利用加入啤酒花的手段形成独特苦味并起到防腐作用,也有啤酒添加香草或水果等改变风味。

  华润雪花(母公司华润创业00291.HK)、青啤股份(600600)、百威英博(NYSE:BUD)、燕京啤酒(000729)和嘉士伯(Carlsberg A/S)五大啤酒巨头的半年报已悉数出炉。就啤酒的销量来看,青啤股份创下了同比增长15.75%的高速度,半年销售了531万千升啤酒。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啤酒业的总体销量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来自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的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啤酒产销量2580万千升,同比增长 5.6%,和去年增速差不多持平。

  2009年,中国啤酒的新增产能一度高达820万千升。近年来,基本上每年以200万千升的市场消费净增长量递增。去年,全行业共消费了4654万千升的啤酒。

  然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一下,近五年来,啤酒企业累计新增产能1800万千升(扣减淘汰产能),产能扩张速度远超销量增长……

  作为大众消费品,啤酒产能过多,要等待消费量的增加才能维持供需平衡。然而,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的人均啤酒消费量年增速并没超过5%。

  “现在,先进生产力如先进生产线的过剩,才是我们担忧的。”8月上旬,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大集团之间的恶性比拼和过度竞争,造成了新一轮重复建设,难以形成产业互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他表示,从产量和消费量来看,中国早已雄踞世界啤酒第一大国,但起步晚的中国啤酒工业尚处于发展成长的中后期。只有啤酒市场格局进一步稳定,巨头们不再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和注重产销量,转而重视啤酒品质的提高,中国啤酒业才真正迈向成熟。

  产能扩张广西样本

  广西,在2009年成功跻身中国啤酒百万千升“俱乐部”。那一年,啤酒业巨头们跑马圈地,省内年产量上百万千升的省市有16个,主要集中在包括东部沿海在内的经济发达地区。

  尽管产量不突出,但因地域劣势,销售封闭的广西,却成了各省市啤酒利润的排头兵。广西和山东、四川、辽宁、福建一直名列各省市啤酒利润总额的前五位。近5年来,广西千升啤酒利润高达400元以上,相比之下啤酒行业的生存底线为千升利润150元。

  广西啤酒业高利润的主要贡献者是漓泉股份。7月22日,在桂林的漓泉啤酒厂,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漓泉股份的设计年产能150万吨(指万千升),去年我们卖了125万吨(指万千升)啤酒,产能利用率高达83%。”

  产能发挥淋漓尽致,让漓泉股份成为了广西啤酒老大,坐拥80%以上的市场份额。知情人士透露,在广西百色,漓泉股份甚至不用促销费用也能卖10多万千升啤酒,实现其一半左右的利润。

  漓泉股份于2002年被燕啤股份控股,从而成为燕啤的主要利润来源。

  随着东部市场的“肥肉”被瓜分殆尽,内外资啤酒巨头将目光瞄准了中西部,吨酒利润丰厚的广西自然引起重视。有厂的扩建,没厂的新建或并购。扩大产能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为巨头们渗透的主要手段。

  “啤酒的全国竞争格局,已转向局部地区的渗透竞争。”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有关负责人说。

  贴身肉搏:巨头渗透竞争

  离南宁一个小时左右车程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商务部去年6月授牌升级的国家级开发区。前不久,因引入啤酒、饮料企业较多,这里曾引发一场“水战”。

  因大明山的水源好,口感好,吸引了诸多食品、饮料企业落户这一开发区。“珠江啤酒广西工厂来的时候,南宁市三个开发区都争。我们一亮出水源,其他地方都无法比。”7月24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长黄仁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不无自豪。

  紧跟在珠啤后面来的是百威英博。此外,还有加多宝、统一、王老吉的代工企业等。

  “每生产1吨(指千升)啤酒要用3吨(指立方米)水。啤酒属于先进制造业,尽管它的环保很严,但珠啤来时我们就谈好地下水不准用。地表水的取水点离珠啤厂区3公里左右。后来引入企业多了,加上周边生活、学校用水,供水能力紧张,我们准备改扩建,建新的取水点。”黄仁好说。

  他介绍道,原来园区设计用水2万多立方米/天,现在食品饮料企业都开工,高峰期用水量4万立方米/天,供水能力不够。后来,为保证来的企业都有水用,管委会和当地水务集团协商,由管委会第一年补偿80万元,第二年补偿40万元,协议每两年签订一次。

  由政府掏钱解决了供水问题,开发区还给入园的啤酒企业政策上开“绿灯”。

  “南宁市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凡国家产业目录上的鼓励类产业,可以享受政府的技改支持。凡税收贡献大的,支持力度就更大。”黄仁好说。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招商促进局长唐波明说,啤酒虽不是鼓励类产业,但它产量大,税收贡献就大。2009年,通过招商引进的珠啤,享受到了鼓励类产业才可享受到的技改扶持。珠啤广西工厂有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政府承诺给的技改资金,现已给了至少几百万元。

  同样,今年在开发区投产的百威英博也得了鼓励类产业项目才有的技改资金,有几百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对啤酒产业政策有重新规定,一是“生产能力小于18000瓶/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属“限制类”范围,二是“生产能力12000瓶/时以下的玻璃瓶啤酒灌装生产线”属“淘汰类”范围。

  尽管珠啤和百威英博的广西生产线均不在限制和淘汰范围类,但国家产业政策也并没有将啤酒业纳入鼓励类。

  “在地价上,我们对啤酒企业的优惠幅度不大,第十类工业用地,7.8万元/亩。”唐波明说,珠啤广西工厂共投资5亿元,征地302亩。百威英博征地400亩,地价也在7万-8万元/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一下,依据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第十类工业用地168元/平方米,开发区给珠啤的地价恰好是在此基础上打七折。

  那么,什么样的工业企业才能享受土地七折优惠呢?

  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6号)指出,对各省(区、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70%执行。

  通知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产业是指各省(区、市)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的本地产业发展规划中优先发展的产业。

  显然,啤酒企业再次沾了“鼓励类产业”的光。而政府在招商引资时的不遗余力,也很快在企业身上见效。尽管2011年,珠啤广西工厂投产后远达不到设计产能。但去年,珠啤在广西上缴税收2000多万元,成为开发区“税收贡献大”的企业。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同一个开发区,180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布局两家年产能在2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生产企业,这让先到者珠啤很不高兴。

  在百威英博来之前,珠啤甚至给南宁市委市政府打报告,提出受啤酒销售半径的限制,一个开发区不宜布局两家啤酒企业。对此,开发区官员回应表示,在湖南,同一个县城,同一个开发区仅相差100公里就有2-3家啤酒企业。“不让百威英博进来,并不符合自由竞争的原则”。

  微利时代:过度竞争之困

  但事实上,多家啤酒企业进入广西后,因产能设计过高,竞争愈加激烈,大部分企业吃不饱。

  珠啤广西工厂原计划产能20万千升,到目前实际只有年产量10万-12万千升。珠啤原计划还要上二期项目,广西工厂党委书记李飞说:“根据今年的情况,决定什么时候上二期。”

  珠啤股份财报显示,该项目2012年度实现净利润235万元,2013年度净利润为435万元,而公司预计该项目达产后,净利润为3500多万元。对此,珠啤将其原因归结为“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市场竞争的影响,项目未能达到设计产能,从而导致实现的收益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在柳州市白露工业园,重啤股份的柳州工厂同样产能严重不饱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获悉,该企业拥有一条2.4万瓶/小时的包装生产线, 年产啤酒2万-3万千升,年年亏损。

  位于南宁市区的青啤工厂,虽然公司有盈利,但25万千升的年产能也仅发挥一半左右。

  “今年5月投产的百威英博广西工厂报的产能是35万吨,批的项目是30万吨。”7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食品医药工业处处长田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但按照开发区官员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说法,百威英博的总规划是75万千升。

  从近年来中国啤酒企业的平均年产量来看,2009年到去年,生产工厂的平均年产量从7.5万千升增至11万千升。显然,百威英博广西工厂的产能设计堪称巨无霸。 7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开发区实地采访百威英博未果。业内人士称,从今年旺季才投产来看,百威英博刚进来,其销量不会超过10万吨。

  “广西啤酒年产值60亿-70亿元,在广西食品近3000亿元的产值里不算大,但这几年广西上的啤酒新增项目多,产能利用率总体不低,平均下来60%-70%。”但田宁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承认,这主要是漓泉啤酒产能发挥好所至,并不代表其他企业。就招商引资,他认为,企业有充分自主权,“我们也希望适度竞争”。

  产能严重过剩,也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2011年颁布的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和期限,造成土地闲置的,按照有关闲置土地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处理。

  同样,要素资源的利用率低对企业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在珠啤广西工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两条瓶装生产线并不是同时开工,旺季时才轮流“上班”。在青啤南宁公司,酿造设备使用的是德国克朗斯设备。和国产线乐惠几千万元一条生产线相比,进口设备光一条购置费就得上亿元。

  各种地方优惠政策一旦取消,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啤酒企业高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啤酒企业新建厂时面临“定时炸弹”。事实上,今年7月,财政部抓紧制定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已在上半年自行清理过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全国统一清理税收优惠政策或于近期出台。

  啤酒大集团是不顾全局的非理性扩张需求,遇到了地方政府短期业绩的急迫愿望,二者一拍即合的产物。只是最终应该由谁来埋单呢?

  “巨头渗透竞争将带来局部优势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渗透其实是企业不得已的战略选择,因为通过渗透得来的市场空间相对有限,而且,渗透阶段的营销成本过高。”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有关负责人说。

  接受采访时,李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吐苦水:“啤酒比卖矿泉水还贱、比卖饮料还惨烈”。一瓶啤酒5-6元/瓶,除去瓶子1元钱,商标、原料、物流等费用,比卖一瓶水的利润还低,售价3元多一瓶的清爽型珠啤甚至是亏着卖。

  他说,作为渗透进广西的后来者,珠啤曾不惜费用阻挡漓泉。为了争市场,珠啤宁愿亏本也要让经销商赚钱。

  而在这一轮渗透竞争前,东部沿海早就上演过全国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大戏。行业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的啤酒产量419万千升,但实际产能规模早已突破800万千升。在东莞、佛山、汕头等,各大啤酒巨头的工厂到处扎堆。“浙江曾经啤酒售价高,但在过度竞争下,出现差不多10年的亏损期,最近三四年才慢慢转为盈利。”业内人士称,现全国正在步广东、浙江的后尘,啤酒的微利时代还会继续。

  城市扩张,也给身居闹市的啤酒厂带来了搬迁的扩能冲动。

  7月27日,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堆在青啤汉斯啤酒厂区里的一袋袋啤酒瓶。晚上,这些堆在市区的玻璃瓶灌装酒后,将全部用大卡车拉走,消费者喝完后再拉回来。

  装卸时乒乓哐哐的瓶子摩擦声,引起了周边高楼里市民们极大的不满。在环保压力下,啤酒厂不得不花钱做隔音墙,把洗瓶子的车间全封闭,才好不容易让环保局的检查基本达标。

  但这只是短时。当旺季到来,老厂因产能规模太小,越来越多的啤酒瓶只能堆在外面,连发酵罐也摆放在路上。由于城市噪音分贝的限制,啤酒车也只能晚上进城,这严重的影响了青岛啤酒西安汉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青啤汉斯)的正常生产经营。

  汉斯啤酒厂是1980年代的老国企,后因经营不善,于1995年和青啤合资。刚开始西安市国资委占股20%左右,后全部转让给青啤。1990年代,破产的西安啤酒厂全部并入汉斯啤酒厂。汉斯逐渐从10万吨产能扩建到现在的40万吨产能,去年还增加了一条生产线。

  由于地处西安城区,占西安市场份额75%以上的青岛啤酒一到夏天,便供不应求,“去年易拉罐从外省调来,我们正在申请增加拉罐线。”7月27日,青啤汉斯办公室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是青啤股份效益最好的工厂之一,去年,汉斯上税3亿多元,实现利润2亿多元。

  由于城市发展,青啤汉斯面临搬迁。西安市政府要求到2015年,所有二环以内的厂全部搬完。青啤汉斯在二环内,所在地渭阳区政府倒没催促,但环保压力和扩产的冲动,成为了青啤汉斯高层目前最大的烦恼。

  “只有外迁才能扩产。眼看啤酒不够卖,青啤提出一期至少要上50万吨。”该负责人说,前几年,青啤股份原董事长金志国甚至提出要扩建到120万千升。要扩建就要上新的生产线,目前,汉斯厂共6条线,有几条是20000瓶/小时的,包装速度太慢。

  但错过了搬迁黄金期的青啤现在并不好找地方。按照青啤的想法,考虑到啤酒销售半径,新厂最好位于西安和咸阳之间。但时过境迁,现在西安周边的工业用地不少于30万元/亩。按照新的产能设计,青啤汉斯大概需要500-600亩地。

  对汉斯人来说,和青啤在陕西的其他搬迁工厂相比,西安工厂动得似乎太晚。

  上述办公室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同样通过并购得来的青啤渭南工厂,2000年左右就搬出城外,产能从10多万千升扩建到40万千升。青啤宝鸡工厂也已搬迁,很快产酒。

  因搬迁迅猛扩大产能的企业都能达产吗?

  该人士说,事实上,扩建啤酒厂,赚钱的是少数。大部分青啤搬迁扩建了产能的厂,产能发挥也不完全。但青啤汉斯确实是因为产能不足、地盘太小而需要搬迁。

  在西安,面临搬迁命运的还有金威的工厂。金威啤酒厂位于二环外,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快也将另择新址。业内人士称,金威的产能利用率相当低,当时建厂后一年就产7万-8万千升酒,但设计产能高达40万千升。

  去年,华润雪花重金买下金威。金威如此大的产能如何消化,啤酒巨头之间只能靠抢。

  青啤汉斯有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价格战在所难免。雪花光给西安的一家烤肉店一年就150万元的促销费用。而这在雪花收购金威前,此类比较小的餐饮渠道青啤并不看重。在她看来,如今,产能严重过剩,过度竞争无疑大大增加了双方的营销成本。

  “和新建相比,这些年啤酒企业扩能主要以改扩建和并购为主。”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有关负责人说,随着优质并购标的减少,更是以改扩建项目居多。未来一两年,新建和改扩建的在建项目陆续投产,如果没有相应匹配的市场需求做支撑,可以预见,未来的啤酒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惨烈。

  啤酒产量增长 并不取决于产能

  “啤酒产量的增长与否,不取决于产能增减,也不取决于资本进退。产能增长与否取决于市场容量大小和消费诉求的变化。”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他告诉记者,消费需求决定了市场容量,市场容量决定啤酒产量。因此,啤酒产量的增长和产能无关。

  消费诉求是啤酒行业产量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影响我国啤酒消费诉求的主要因素有三点: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啤酒人均消费量。去年,我国啤酒人均消费量达到34.2升,同比提高4.3%,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他认为,这虽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增幅不会太大。尽管欧洲某些国家的啤酒人均消费100多升,但实际上亚洲人对酒精的耐受力远不如欧洲人。加上全球对含酒精饮料的政策趋紧。

  行业数据表明,从2009年到2013年,我国啤酒人均消费量从30.2升增至34.2升,增幅均在个位数。

  除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缓慢,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的行业报告显示,影响我国啤酒产量增长的因素还有我国啤酒产量已近5000万千升,基数逐渐加大,不可能一直保持较高增幅;二是啤酒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如经济增速放缓和上下游啤酒产业链的变数。

  2012年,中国啤酒行业产量结束了连续23年的增长势头,出现负增长,增幅为-1.2%,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当年,啤酒负增长的省市区多达20个,降幅超过10%以上的有天津、海南和江西。200万千升以上的省市区相比上年减少了2个。

  业内人士认为,其实,产量负增长只是啤酒行业产能迅速扩大,与市场容量增长不相匹配的体现。这表明,目前的啤酒产量越来越逼近国内啤酒市场的中、短期消费容量上限。随着大量产能的释放,竞争压力将逐渐显现,盈利水平将出现下降。

  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有关负责人说。去年,啤酒行业的新增产能降到了260万千升,和产业当年的新增产量200万千升吻合。而这表明啤酒市场趋于饱和以及行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国啤酒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

  原标题:啤酒产能竞赛调查:先进制造力的过剩隐忧

  如果您想随时随地了解更多关于食品相关新闻、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常识等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cnfoodsafety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隐忧 啤酒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