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啃食品安全“硬骨头”
“舌尖上的安全”一直是中国政府和民众特别关注的话题。在上海福喜事件仍在发酵之际,中国的食品安全执法和司法部门再次集会,探讨如何更加严厉、高效地打击“餐桌上的犯罪”。
在多部门联合举办的“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与案例研讨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透露,食药监和公安部门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的调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布结果。
这起最新的食品安全事件再次给监管部门和中国民众敲响警钟:从三聚氰胺到苏丹红,从瘦肉精到农药残留,人们何时才能吃上放心的一餐?
据公安部统计,今年以来,各地已侦破各类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1万余起。但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华敬锋说,瘦肉精、病死肉、种养殖环节滥用药物等问题仍未根治,而以福喜事件为代表的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出现。
不少专家认为,食品安全“骨头难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品违法犯罪成本偏低、处罚偏轻。另外,有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也制约着食品犯罪侦办效率。毛振宾说:“哪个地方食药监部门与公安部门关系好、合作好,哪个地方食品案件查处就有成效。反之,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的情况,就可能出现。”
此外,执法人员不足也是重要掣肘因素。中国食药监系统14万人,监管着全国超过2000万家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监管人员不足监管对象的7‰。毛振宾说,执法人员不足,导致日常监管覆盖面和检查力度难以兼顾。
为了让违法者感到“切肤之痛”,食药监总局今天宣布,将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和责任人的惩戒力度,让他们“寸步难行”,承担“付不起的代价”。
为此,食药监总局将在今年下半年,全面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同时建立“黑名单”,将违法违规企业及时向社会通报。毛振宾介绍,上榜企业将在项目审评、贷款、甚至出行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在法律保障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刚刚结束了就《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征求社会意见。草案重点明确了各方对食品安全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责任主体的惩处力度,并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等手段,对违法生产经营者实行最严厉的处罚。
此外,草案还特别对失职渎职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实行最严肃的问责,同时对违法作业的检验机构人员等实行最严格的追责。
为了破解行刑衔接难题,食药监总局和公安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起草了《食品药品安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正在向中央政法委等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同时,食药监系统内部也将加强部门间、地区间协作,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食药监总局将打造高效权威的稽查队伍,引入激励机制,在执法装备和办案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
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总监郭文奇说,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监管任重道远。他说:“我们千万不能有一丝懈怠情绪,不能有过太平日子的思想。”
而作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利剑,公安部门也将努力捍卫民众的一蔬一饭。华敬锋表示,公安机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打击,坚决打掉食品犯罪利益链。
他说:“今后的食品安全工作,我们要从‘亡羊补牢’更多转向‘未雨绸缪’,力争隐患早发现,问题早查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6)家乐福与您一起努力建设食品安全诚信
- (2014-06-16)以诚信保障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诚信宣言大会在京召开
- (2014-06-16)张志刚:提高诚信自律,共为食品安全献计献策
- (2014-06-17)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立
- (2014-06-17)广东省食安办、食药监局发布食品安全警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