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燕窝品牌现状不容乐观
经历2011年“血燕事件”后,马来西亚燕窝遵守亚硝酸盐“零检出”标准于去年12月通过中国质检总局审批得以解禁。到今年1月以来,马来西亚燕窝产品陆续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但销售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原有燕窝品牌商被逐渐沦为了马来西亚燕窝品牌代理商,利润大打折扣,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事情详细的来龙去脉。
马来燕窝解禁
2011年7月,“血燕”亚硝酸盐超标事件使得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相关政策,要求进口燕窝必须遵守亚硝酸盐“零检出”标准,马来西亚出口至中国的燕窝因质量问题被叫停。
去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马来西亚8家生产厂家产品重新出口中国,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要求进口燕窝产品采用预包装并加贴产品标签,标签中要用中英文注明品名、燕窝(洞)名称及注册号、加工企业名称、地址及注册号、产品储存条件和生产日期等信息,确保合法进口燕窝的产品质量可溯源、追责。
但据广东省燕窝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兵透露,马来西亚燕窝解禁以来,进入到中国内地市场的燕窝只有几百公斤,其中广州不超过100公斤,且都是一些微小企业在进口。国内规模较大的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像大马忆记、同仁堂、上官燕等都没有从这8家企业进口产品。
品牌商沦为代理商
为什么解禁后半年多的时间只有几百公斤的货品流入中国市场呢?徐兵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马来西亚燕窝解禁后,原来的燕窝生产商变为品牌商,而中国品牌商如果要从马来西亚进口燕窝,只能以马来西亚燕窝代理商的身份在国内售卖,而不能以自己品牌的名义出售”。
“销售模式改变,让中国的品牌商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如果以代理商身份从马来西亚进口燕窝在国内出售,只能赚取一小部分的差价”,一位厦门燕窝代理商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通过正规渠道从马来西亚进口的燕窝价格为2万元/公斤,在国内卖给小型燕窝经营店的价格为2.8万元/公斤,除去17%的增值税以及出口关税等费用,每公斤只有几百元的利润。
中国燕窝企业大马忆记董事总裁张雅琴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公司出售的货品都是2011年马来西亚燕窝停止进口前的存货,但是随着存货越来越少,如果问题得不到进一步进展,只能考虑做代理商。
将加工环节引到国内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马来西亚生产商转变为品牌商,目的是为了获得品牌带来的附加值。相反中国燕窝品牌商只能转变为代理商,先前品牌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将消失,未来获取的只能是拿货价与出手价之间的差价。
“未来将会有更多马来西亚或者印尼自身的燕窝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届时两国燕窝品牌将会从数量、品质方面对国产燕窝品牌形成冲击,行业内外品牌两股力量的格局会发生改变”,向健军分析。
徐兵表示,马来西亚燕窝解禁后,使得进出口两国在包装、有害物质含量等方面达成一致标准,对于国内燕窝市场的规范性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但销售模式的转变对于中国品牌商影响很大,“希望以后可以从马来进口毛燕窝,把毛燕窝清洗加工环节移到中国境内,赋予毛燕窝加工一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生产环境,一来可以增加地方的就业和税收,二来可以让中国的品牌商赚取较大的利润,使得中国品牌得以发展”。
而向健军则建议,除了将加工环节引入国内以提升企业附加值外,国内企业还可以在燕窝生产地设厂以提升国产燕窝品牌的影响力。此外,国家可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燕窝原材料的进口。
原标题:中国燕窝品牌沦为马来西亚品牌代理商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8)中国古代的方便食品 可食用的“备胎”
- (2014-08-22)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平均寿命仅两年 现状堪忧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