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吴中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水产品追溯系统“移植”
在产业园区控制室里,吴中区农业局水产站站长钱彩源指着“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电子显示屏说:“这个系统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质在线监控、水生动物病害远程诊疗、智能养殖控制‘四位一体’,只要点点鼠标,每个塘口苗种、投料、疫病等情况一清二楚。”同时,通过水质在线监控,池内的水温、pH和溶氧变化实时跟踪,一旦发现缺氧就可以开启“微孔增氧”,改善水质。
钱彩源说,水产品是“活货”,质量监控一直是个难题。2012年5月,江苏省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产业园区是苏州市唯一的项目实施单位,在已有的水质在线监控和水生动物病害远程诊疗系统基础上,集成实现了水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监管体系,建立了地产水产品的“准出制度”。并且,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询市场上水产品的“来龙去脉”。
“当时全国有6个省搞试点,大家各做各的,五花八门,而且操作难度大。”吴中区农业局副局长马惠民说,2012年9月,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产业园区举行,将产业园区的这一追溯系统向全国推广。目前,各地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大多是从吴中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移植”过去的。
在池塘边,记者看到有一条很深的沟渠。钱彩源说,养殖用水全部进、排分离,进水管道埋在池塘底部。这条是排水沟,出水通过这条沟渠引进尾水处理区。“我们划出池塘10%的面积作为尾水处理区,通过投放螺蛳、种植水生植物,对养殖污水进行物理净化,处理达标后的水可循环利用,也可排放。”同时,每个塘口土坡种上芦苇、鸢尾等植物,既拦截氮、磷等肥药,又防止水土流失。
马惠民说,吴中区有8.7万亩养殖池塘,九成以上养蟹,产业园区也是以养蟹为主,品种太单一,风险大。去年开始推广青虾套养,青虾可以消化蟹吃剩下的饲料,净化水质,提高养殖效益。今年,还尝试低碳、高密度池塘循环养殖,鲈鱼、蟹、虾、塘鳢鱼等品种进行组养,既提高养殖收益,又丰富市民餐桌。
吴中区农业局水产养殖工程师姜光明
“我在池塘边,住了两年多”
□苏报“行走鱼米之乡”报道组
用竹竿撑着小船,巡查养殖池塘,看水质是不是稳定,水草长得如何。每年一到6月,这是姜光明几乎天天要做的“功课”。“6月到10月,要去现场抽取吴中区600个鱼塘的样本,平均每天要跑五六个点。”姜光明说,现在是长水草阶段,水面清澈说明情况正常,如果浑浊的话,塘里的小螃蟹会爬上岸的。
姜光明,1982年出生,山东威海人。2009年,从苏州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毕业,进入当时的吴中区水产畜牧局(后并入吴中区农业局)工作,全程参与了吴中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建设。
“学了7年水产,能有机会到一线锻炼,起初还是蛮高兴的,没想到后来在池塘边,一住就是两年多。”姜光明说,一毕业,他就从学校宿舍直接搬到了建在鱼塘边的产业园区办公楼宿舍。
产业园建设刚起步,姜光明很忙碌,也充满了新鲜感。白天,忙着量鱼塘、选尾水处理的湿地,每个鱼塘都跑了个遍,同时还要筹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到了晚上,一个人睡宿舍“守”鱼塘。“每天听着鸟叫声起床,感觉好幸福。”
半年过后,姜光明烦了,连鸟叫声都嫌吵。“读完研究生我28岁了,一个月两千多块钱,还是个合同工,都不敢成家。”姜光明说,其他同学都去了饲料企业和添加剂企业,收入不错,他当时想和女友近一点,就到这里来了,但对前景,他很迷茫。
“我想暂时先干个一两年,再去外面找找其他工作”。2011年,姜光明碰到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调回局里办公,不用“守”鱼塘了;二是有机会参加事业单位入编考试。经过一年多精心准备,2012年,他终于解决了编制问题。当年,姜光明还有个大喜事,结婚了。姜光明说,平时要到各个养殖池塘去抽样巡查,常常被晒得黑不溜秋的。“结婚前,每次出去,女朋友都要关照我戴好帽子、穿长袖、涂防晒霜,不要晒得太黑,免得影响婚礼上的形象。”今年5月底,姜光明“升级”了,抱上了儿子。
姜光明现在很“定心”。产业园区初步建成,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在苏州已小有名气,有时市里的一些实验也放到这里来做。“在线监测系统建好后,我也不用天天跑鱼塘了。”现在手机上也能查看水产情况,下载相关APP,登录后,每个监测点的数据一目了然。“这里有发展空间,能体现价值”。
专家点评
“以水养鱼”与“以渔净水”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 张茂友
苏州是鱼米之乡,渔业资源丰富。据1982年太湖地区渔业资源现状调查,鱼类品种多达107种。因此,除四大家鱼养殖外,我市在特种水产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地方优势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线,坚持优质高效生态的发展方向,不断丰富养殖品种。
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与其他行业一样,也走过一些弯路。由于传统的养殖方式片面地强调以产量求效益,导致养殖密度不断增大,养殖环境压力加大。同时,这种养殖方式病害多,养殖效益得不到保证,养殖风险高。因此,在技术部门倡导健康养殖理念的指导下,养殖户逐步向优质、高效、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近年来,围绕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我市大力实施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不断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优质、高效的现代渔业奠定基础。实现“以水养鱼”和“以渔净水”的有机结合,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和生态的永续。
延伸阅读
苏州七成多是特种水产
■甲壳类以河蟹、青虾为主,引进发展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小龙虾
■特种鱼类养殖以地方优质的鳜鱼、太湖白鱼、黄颡鱼、花鱼骨鱼为主
近年来,我市水产养殖业加快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渔业发展。一是生态渔业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在规模池塘养殖区大力实施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并在池塘养殖中推广混养、套养、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在大水面养殖中推广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的生态养殖模式。
二是渔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通过产业引导,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进一步突出河蟹、青虾等优势品种。目前,全市已形成甲壳类养殖的河蟹、青虾为主,并引进发展了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小龙虾养殖; 特种鱼类养殖以地方优质的鳜鱼、太湖白鱼、黄颡鱼、花鱼骨鱼为主,并引进发展了“优鲈1号”加州鲈等品种的养殖; 龟鳖类养殖中以中华鳖为主,并引进发展了珍珠鳖等品种。目前河蟹、虾类产值分别超过了30亿元和20亿元。特种水产养殖占比达72%,去年,全市水产品总产值超过10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渔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标准化池塘已达32万亩,设施渔业面积达到27万亩。已建成1个国家级农业(渔业)示范园区,3个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2个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各类渔业园区建成总面积已达12万亩。水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全市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2012年起,每年吸引城乡居民休闲观光500多万人次,实现渔业二、三产业产值超58亿元。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29)苏州首期猪肉追溯体系覆盖全市 保证食品安全
- (2015-07-21)苏州全市乳制品企业 都要建追溯系统
- (2014-08-14)江苏3类食品电子追溯将投入使用
- (2014-10-28)江苏将对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建立电子追溯系统
- (2014-10-28)江苏乳制品等三类食品将办"身份证" 手机一扫辨真假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