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进药店”遇冷是市场理性选择
当初“奶粉进药店”被炒得很热闹,消费者对此很好奇,政府的积极性也很高,各方对其预期很大,希望借此走出一条新路,确保奶粉的安全性,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可是,等到“奶粉进药店”成为现实之后,设想中的热闹旺销场景并没有出现,反而面临光顾者少、销量冷淡的尴尬。显然,“奶粉进药店”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则太过骨感,而出现这一巨大落差,却又是市场的理性选择所致。
政府之所以积极推动“奶粉进药店”,源于对奶粉质量安全的考虑。近些年来,乳制品行业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婴幼儿奶粉的问题最多,所引发的后果也更为严重。而药店相对其他流通渠道来说,质量监管方面较为完善,产品销售流程规范,消费者信任度也高一些,且有国外的相关经验可供参考。可见,“奶粉进药店”的主要定位是安全可靠,市场销售则排在其后。
然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在短期内扭转过来的,这也是“奶粉进药店”销售遇冷的原因。由于超市、婴用品专卖店等是奶粉的传统流通渠道,购买方便,价格透明,奶粉品牌繁多,消费者选择余地更大,有时在购物的时候就可以顺带买奶粉了。至于电商平台则凭借低价、便捷等优势,近年来快速崛起,很多消费者也喜欢网购奶粉,特别是海淘进口奶粉的优势更大。
而目前药店所售卖的奶粉品牌少,又采取自动售货机模式,消费者自助式购买,不接受现金支付,操作较为繁琐,购物体验感欠佳,导致消费者望而生畏,销量上不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同时,由于药店只提供奶粉专柜摆放空间,并未参与到其他环节,导致药店无法掌握奶粉的质量,却又要承担起销售责任,其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可见,“奶粉进药店”的政策意图虽好,但相关配套制度却不接地气,受挫是必然的结局。
事实上,即便在国外成熟市场,奶粉的主渠道也是在超市,药店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奶粉进药店”政策,政府在确保奶粉源头可溯、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药店自主管理经营,发挥药店的特长,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指导和购买便利,简化消费流程,逐步培育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从而改变目前的尴尬现状。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7)防范“贴牌”洋奶粉还需加把劲
- (2014-11-10)我们为啥还是对中国奶粉没有信心?
- (2015-01-19)评论:问题奶粉品牌怎就公开不得
- (2015-05-18)奶粉质量之困扰 消费发育和产业发育
- (2015-06-04)洋奶粉真的可靠吗?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