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轻质”威胁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面临障碍
“重量轻质”安全存忧
近期在粮食大省吉林省了解到,黑土地资源占全省耕地总量的20%,粮食产量占比却达到60%,但该省黑土层变薄正在加剧,已从建国初期的50公分下降到现在不足20公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建国初期的8%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来自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的姜臣说,现在的粮食产量多数是化肥给“催”上来的,“我家七八年前一公顷农田也就用两百公斤的化肥,现在光底肥就要将近五六百公斤。”姜臣的耕作方式是广大农民的缩影,随着粮食产量逐年攀升,对地力损耗也渐趋严重。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土地利用强度增加……不仅吉林省如此,海南、重庆等地也是这样:由于长期采取掠夺式经营,重产出、轻投入,重耕种、轻养护,过度开发利用土地,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农田生态条件受到破坏,耕地质量严重退化。
不仅如此,耕地污染也不断扩大。一些地方用污水灌溉农田,有的企业把工业废渣倒入农田,造成土壤、大气和水污染,势必降低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据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介绍,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达10%,粮食重金属超标达1200万吨。据调查,重庆市部分地区耕地土壤中镉、铅、砷、汞等重金属水平较土壤背景值高1~2倍,表明耕地土壤已受到重金属污染。
“九龙治水”影响保护
严峻形势之下,各地在重视数量保护的同时,也逐渐重视质量保护。基层反映,当前耕地质量保护仍面临法律不完善、部门难协调、资金缺乏和技术不成熟等障碍。
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吉林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部与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详细描述耕地质量保护的并不多,大多数只是把耕地总量中的数量和质量统一起来,在强调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时往往会忽视耕地质量的动态平衡,使耕地质量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各地在耕地保护管理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
“九龙治水”往往形不成合力。全国人大代表秦光蔚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统一的法律依据,耕地质量保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诸如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根据对一些地方的调研,当前农业、国土和环保等部门都具有耕地保护管理与监督的职能职责。这些部门依据不同法律在各自所属领域开展耕地保护管理与监督工作,但出现了职能交叉与职能空白的领域,形成各部门都有责任,又都职责不明,相互协调难,工作不能形成合力的局面。
尽快启动立法保护
受访人士表示,我国耕地质量退化已接近临界水平,保护耕地质量已刻不容缓。针对当前耕地质量保护存在的多重掣肘,基层提出以下几项建议:一是尽快启动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立法。二是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基地建设。三是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力度。四是建立完善的农技服务和耕地质量监管体系。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10-21)餐桌外损耗的粮食一年700亿斤 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