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A级绿色食品高粱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轮作、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A级绿色食品高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4 生产管理措施
4.1 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成熟、抗逆性强、高产、生育期活动积温比常年积温少100℃左右的优良高粱品种。第二积温区主栽品种推荐使用“同杂2号”和“兰杂一号”高粱品种。第三积温区主栽品种推荐使用“兰杂一号”,搭配使用“同杂2号”。
4.2 种子质量
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4.3 种子处理
4.3.1 晒种
播前15d,将种子晾晒2d。
4.3.2 试芽
播前10d,进行l次~2次发芽试验。
4.4 选地 选茬 整地
4.4.1 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
4.4.2 选茬
前茬选择未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玉米茬。
4.4.3 整地
4.4.3.1 秋翻秋起垄
耕层20cm~22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垄,垄距60cm~65cm,起垄后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4.4.3.2 秋翻春起垄
早春耕层化冻14cm时,及时进行耙耢、起垄、镇压、严防跑墒。
4.4.3.3 耙茬起垄
大豆茬,先灭茬,深松垄台,后扶原垄,再镇压。
4.4.3.4 平播垄管的,翻地后进行耙耢,整平耙细,每平方米直径大于3cm的土块不超过3个。及时镇压,保住墒情。
4.5 施肥
4.5.l 农肥
每公顷施用优质无害化农家肥30t~40t,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4.5.2 化肥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要求,如每公顷施用磷酸二铵225kg,做底肥或种肥一次施入。
4.6 播种
4.6.1 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第二积温区5月1日~5月5日播种。第三积温区5月5日~5月10日播种。要选晴天播种。
4.6.2 播法与密度
4.6.2.1 垄距60cm~65cm垄上机械精量点播。公顷保苗10万株左右。
4.6.2.2 30cm平播,公顷保苗18万株左右。
4.6.3 播深
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到3cm左右即可,切忌太深,以免粉种。
4.7 田间管理
4.7.1 前期田间管理
4.7.1.1 查田补种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要用催好的大芽及时坐水补种。
4.7.1.2 查田补栽
出苗后,发现缺苗,要利用备补苗及时补栽。
4.7.1.3 铲前深松、趟地。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4.7.l.4 间苗
3片~4片叶时,进行间苗,间苗时要注意去掉病、小、弱苗,做到一次等距定苗。
4.7.2 中期田间管理
4.7.2.1 铲趟
头遍铲趟之后,每隔10d~12d铲趟一次,做到高粱生育期铲趟三遍。
4.7.2.3 追肥
拔节前6片~7片叶期,每公顷追尿素100kg。
4.7.3 后期田间管理
4.7.3.1 八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次~2次,做到不砍株,不伤根。
4.7.3.2 结合拿大草,可进行高粱打底叶,去掉底部干叶和黄叶,使其通风透光,促进早熟,提高绿色食品高粱籽粒成熟度。
4.8 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要求,各农药品种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应轮换用药,合理混用。
4.8.1 高粱蚜虫防治
七月中下旬发现高粱蚜虫危害时,使用符合NY/393要求的农药,如每公顷用1125mL40%乐果乳油对水叶喷。
4.8.2 高粱螟虫,于成虫产卵初盛期,每公顷施赤眼蜂22.5头。
4.9 收获
4.9.1 收获时间
9月末10月初,腊熟后期收获。
4.9.2 收获质量
捆小捆,码小码,立码晾晒。及时拉运,注意勿使高粱霉垛。
4.9.3 做到A级绿色食品高粱单运、单放、单脱粒、单贮藏、单品种交售,确保其与普通高粱不混杂。
5 其他
对绿色食品高粱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搞好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