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欧阳维民 刘 艳
近年来,产于贵州丹寨县的硒锌米身价步步高升。在当地,硒锌米更多地以旅游纪念品的形象出现在特产商店中。丹寨县黔丹硒业有限责任公司设在县城的营销店内,散装硒锌米卖到了8元/公斤。而在80公里外的凯里大型超市中,5公斤装的精装丹寨硒锌米售价标为145元。其产品还远销京广沪和香港等地,供不应求。
丹寨原称八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聚居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年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州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丹寨县“锦鸡文化核心价值”的表述,更寄托着深层次的稻作文明背景。
传说,古代有一只锦鸡来到丹寨栖息,带来的几粒稻谷散落在丹寨肥沃的土地上。从此,山民有了种子,开始种植稻谷。为了感恩,丹寨县各民族把对鸟的崇拜演绎到日常生活的审美诉求。他们惟妙惟肖地打扮成鸟的样子,头顶锦鸡模样的银饰头冠,手工制作短裙围在腰围上几十层,然后在身后腰围以下系上几十条绚烂的彩带,就是为了完美模仿锦鸡的样子。这种崇拜延展到各种重大仪式上,形成了丹寨独特的“锦鸡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居住在丹寨的苗、水等各族人民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种植籼稻历史悠久。民间传说,这种香稻具有灵性,所以在苗族、水族的民俗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祭品,尤其是在节日祭典活动上最为常用,如每年农历6、7月,在稻谷出穗扬花期间,夜晚开展“嘎嫩娜”活动时,必须将这种香稻的花魂请到寨坝上来展演。
丹寨的稻作文化还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重大节日中。苗年是最隆重的节日,这是一年劳作的结束和欢乐的开始。一年一度的吃新节更以早稻成熟为标志,这天,村民们早早来到田间,精心摘取颗粒饱满的稻穗,捆扎成稻束,把它们悬挂在农舍门厅的两旁,供奉在中堂的桌案上,祭拜谷神和祖先,表达感恩之心。稻谷,在丹寨各民族的生活价值中,是一种精神崇拜。在丹寨,坐在全实木打造的苗家房屋内,品尝着神秘的硒锌米,一种原生态文化感逐渐占据内心。
丹寨硒锌米,属联合国粮农组织文献中所述的世界特种稻米之香禾米系列,在中国民间大小香稻种系分类中属香稻系列范畴。在上世纪初,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在编制丹寨县地质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时,对丹寨全县土壤进行地质微量元素化验分析,发现丹寨地域范围内的土壤富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和锌。经权威部门多次对在丹寨种植的香米进行检验检测都含有硒、锌微量元素。此后,丹寨香米便被称为硒锌米。后来,丹寨县科技部门引进“滇屯502”优质稻新品种在金钟农场进行种植,生产出的大米,米质晶莹如玉、光洁透明、香气浓郁,做出的米饭松软柔和、喷香扑鼻、糯而不腻,投放到市场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丹寨硒锌米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先后获得中国优质稻米、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优质产品等殊荣。丹寨因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国硒米之乡”称号。2010年,丹寨硒锌米获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使丹寨硒锌米的地理价值和人文价值将被充分表达,更多人意识到硒锌米与丹寨充满神秘原生文化的原产地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联系。这使丹寨硒锌米找到了从古老生存智慧到现代发展乡土知识永续利用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