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参有个与他同名同姓的同乡,他在外地犯了命案。乡人不明真相、流言四起,一时间,“曾参杀人”的传言沸沸扬扬。邻居把消息告诉曾参的母亲,曾母信心满满,斩钉截铁地说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没多久,又有人来报信,曾母不慌不忙,不为所动。一会儿的时间,第三个人跑来说:“大家都说你儿子真的杀人了。”曾母终于大惊失色,关门闭户、翻墙而逃。可见,即便贤德如曾参,信任如曾母,当议论纷纷、甚嚣尘上,也会因此起疑。所谓“三人成虎”、“人言可畏”便是如此。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合法权利,舆情监督更是促进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的苦口良药。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普通百姓也能通过交流平台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与监督权。众目睽睽、全民目击,行之有效地让一些黑暗肮脏之事曝光于群众面前。然而,自媒体时代更容易出现“曾参杀人”的情况,当某种言论铺天盖地、当人人信誓旦旦、当宣传振振有词,我们就容易被“抱团”的热情点燃,被一种“捍卫”的力量感动,不再深思熟虑、探寻真相,而人云亦云。特别是面对愈加复杂的食品安全环境,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坏消息,曝光成为一种能量与乐趣。虽然我们都不希望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但潜意识中却为其蔓延肆虐推波助澜。有时,我们也会懒惰、不够谨慎,毕竟从得知一条消息到传播一条消息,动动鼠标、举手之劳,这期间的是非曲直无心顾及。当然,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耸人听闻的“标题党”牢牢地吸引了关注切身利益、风声鹤唳的受众。专家在评估后指出:经过社会媒体与新闻放大的食品安全信息所产生的危害远远超过其信息对消费者的直接危害;其对小范围内支柱产业的打击,会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给政治社会造成压力,还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与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都期待吃得安全,但也应“说”得安全。无论是自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主流媒体,都要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理性监督、从容批评,“敏于事而慎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