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公安打假人员查封黑作坊,米线冷面产品销往“十二线”
压榨机上遍布黑油污,缸里装着绿水
床铺上睡着一个工人,床脚挂着冷面
藏身在民房后、地上污水横流、生产线上挂满油渍、食品添加剂随意添加……4月23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见证了和平公安分局打假办执法人员对一米线黑作坊进行的突查。
经查,这个黑作坊滥用食品添加剂来提升卖相、口感。公安打假人员依法对黑作坊进行了查封,目前正对流散进市场的问题米线等食品做进一步调查。
黑作坊里的设施很凌乱满院“三无”包装袋,桶里泡着陈米
目击大桶里面泡陈米
日前,和平公安分局打假办接到群众举报,展开调查。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一家米线加工作坊——位于浑南后桑林子村一个面积百余平方米的院落内,厂房为简易房,紧邻一片住人的平房区。记者观察到,大门口堆放着成堆的空袋子,盛装米线的大筐敞口堆放着,任凭灰尘随大风吹落里面。走进院子,到处都是“三无”包装袋,有的袋子上甚至写着“巴基斯坦米”,地上污水横流。
作坊大门正对面是一个用透明玻璃圈起来的小房间,面积约10平方米。执法人员用水舀子捞出一勺米,发现米质黑黄呈松散状,是陈米。
问题黄水绿水和胶状物
玻璃房外靠东一侧,摆着一台打浆机和压榨机。“今天停电,没法干活儿。”顺着工人手指方向,一台打浆机处于停止状态,压榨机则布满黑色的油污。
作坊的另一侧,有搅拌机、搅拌水缸和漂洗桶。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大米到米线,要经过浸泡、打浆、榨沥、搅拌、压型、煮、漂洗等过程。可是,在此作坊里却看不到相关生产线。
执法人员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问题:一口半人高的水缸里,水几乎呈暗绿色。而水缸下面的一只塑料桶里,水却是黄色的。塑料桶上印有“多效防冻液”。对于这两种颜色水的用途,工人支吾了半天也说不清。同时,还有几个盆里装着透明的胶状物,不知作何用。
工人添加剂“用瓢舀”
在作坊角落里,凌乱地堆放着小山般的包装袋,执法人员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其中不乏有添加剂的袋子:“天柱脱氢乙酸钠”,袋子下端印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字样。尽管外包装上标注着“食品添加剂”,但背面标注:“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0.3克/公斤”。
被问及这些添加剂如何使用时,工人称投放这些添加剂全凭经验“用瓢舀”,从来没有称过。工人说,这样做能增强米线的顺滑感、防腐和防止米线变稀,但对于过量使用会怎样,工人沉默不语。
尽管现场查获的添加剂的包装上都注明“食品添加剂”,但工人说,购买添加剂时,没有发票,因此,无法进一步了解添加剂的来源。
混乱床上睡人床脚晾面
除了米线,作坊里还有大量的半加工品:白色的米粉,黄色的冷面……尤其是那些金黄色的冷面,看上去颜色格外好看。“这样的颜色是咋弄出来的?”执法人员问,工人们没有人吱声。
最令人诧异的是,在作坊西北角的一张床铺上,睡着一个工人。就在他睡的床脚处,悬挂着大量的黄色冷面,外面用塑料布罩着。工人说,这些冷面是刚加工好的。
在这张床铺对面的角落里,数十个包装箱整齐地堆成小山。打开纸箱,里面全是金黄色的压制冷面。作坊主狡辩称,“这些货是别人暂时放在这里的。”但作坊主又说不出存货人到底是谁。
销路批往“十二线”
经查,这个作坊没有任何生产和加工手续,是地道的黑作坊。一名姓董的女子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与执法人员周旋着。她说,刚在这里干了几个月。但周围邻居透露,这个黑作坊已经存在至少半年了。
在作坊南侧的平房外胡同里,执法人员发现了一辆微型面包车。车上堆放着成袋的米线和冷面。一名年轻的男子正欲驾车离去,被公安人员控制住。在微型面包车的驾驶室里,执法人员发现了大量的名片,上面印着:“大发食品加工厂”,联系人“朱某某”,后面还留着手机号。
据知情人透露,这家作坊里的米线等直接销往“十二线”市场,能叫上名的就有三四家。对此,姓董的女子称,的确有“十二线”的来上货,但只有两家。截至发稿时,公安执法人员已对黑作坊予以查封,对流通到市场的相关食品进行查找。目前,公安部门正对此案做进一步查处。
四招识别问题米线
颜色:稻米的颜色本来就不是很白,做出来的米线不会很白。如果米线特别白,就一定加了添加剂。
透明度:越透明的米线里面加的食用胶就越多。
光滑度:正常米线机做出来的米线都是不光滑的,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毛刺”,但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放添加剂后,大家看到的米线就很滑。
韧性:正常米线煮过之后汤是很浑浊的,而放了添加剂的米线汤则很清爽。
(责任编辑:nut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