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讯昨日,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卫生部新公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食品添加剂最为常见,食用过量又会有什么坏处?为此,记者采访了疾控专家,请专家对此进行了解析。
新规:甲醛、面粉增白剂不得使用
据了解,新标准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进行严格审查。其中,删除了不再使用的、没有生产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增白剂)、过氧化钙、甲醛等品种;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等;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调整食品用香料分类、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名单等。
夏天来临,冷饮开始受青睐。在市内一家超市,记者随机拿起一个棒棒冰,发现里面的食品添加剂就有数十种之多,里面不但有增稠剂、酸度调节剂,还有胭脂虫红、食用香精等添加剂。
除了冷饮之外,饮料普遍都添加了香精、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也让不少市民心存忐忑,长期食用这些加工食品,会不会对身体有坏处?
专家:食品添加剂该用还得用
对此,市疾控慢病科专家解释,市民之所以害怕食品添加剂,往往是因为近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也产生了概念上的混淆,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混淆了。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物品质、口感的可食用物质,而非食用物质是禁止向食品中添加的,像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
药监部门:下通知区分可食用、非食用添加剂
记者从市药监部门了解到,为了区分可食用和非食用添加剂,目前他们已下发了关于非食用食品添加剂名单的通知。其中,吊白块、苏丹红、块黄、三聚氰胺、硼酸等为非可食用添加剂,柠檬酸、二氧化硅、亚硝酸钠等为可食用添加剂。市疾控专家表示,市民不必谈食品添加剂色变,该加的还得加,控制好量是关键。
为了让市民更了解可食用添加剂,记者搜集了10种常用食品添加剂,让专家对其功能的利弊进行了解析(见表)。
10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功能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