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高级工程师。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食品化工中心主任助理,食品室主任。一直从事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的研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两项,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山东省地方标准14项。
什么是玉米赤霉醇
玉米赤霉醇又名“右环十四酮酚”,商品名字“畜大壮”,是玉米赤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的还原产物,属于雷索酸内酯类非甾体类同化激素。它是一种皮埋增重剂。
食品中为什么会残留玉米赤霉醇
玉米赤霉醇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下垂体和胰脏,提高体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促进动物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产生促增重作用。由于玉米赤霉醇作为牛羊增重剂效果好,经济回报高,部分违法者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玉米赤霉醇,导致玉米赤霉醇可能会残留在各种食用组织(如牛羊肉、动物肝脏、肾脏和血液等)中。
玉米赤霉醇有哪些危害
玉米赤霉醇及其代谢产物具有雌激素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对促性腺激素结合受体、体外肝脏激素结合受体均有抑制作用。雌激素类物质的残留会引起人体性激素机能紊乱及影响第二性征的正常发育,在外部条件诱导下,可能致癌。玉米赤霉醇排出动物体外后,还可经饮水和食物造成二次污染及环境污染。
玉米赤霉醇使用和禁用的历史
玉米赤霉醇由于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增重,在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广泛使用了几十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示范及推广应用。后实验证明其对哺乳动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欧盟于1998年明确禁止将玉米赤霉醇等激素类药物用于畜禽养殖。
2002年,我国农业部第193号公告明确规定玉米赤霉醇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所有可食动物不得检出。
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四批)》中明确将玉米赤霉醇列入非食用物质。
玉米赤霉醇的检测方法
目前,玉米赤霉醇残留量的主要检测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21982-2008《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另外还有3个是农业部公告方法:农业部1025号公告-3-2008《动物性食品中玉米赤霉醇残留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农业部1025号公告-19-2008《动物源性食品中玉米赤霉醇类 药物残留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农业部1077号公告-6-2008《水产品中玉米赤霉醇类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