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商情服务 > 食品安全常识 >

也谈螺旋藻铅超标

时间:2014-04-14 16:06来源: 浏览次数:
螺旋藻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淡水或海水中的多细胞丝状蓝藻,总计30余种。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螺旋藻在地球上生存了30多亿年,但是被人类认识其食用价值并加以培植却仅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实现规模化培植的螺旋藻主要有两种,即钝顶螺旋藻和极
电子杂志     

  出场专家:郝凤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

  螺旋藻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淡水或海水中的多细胞丝状蓝藻,总计30余种。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螺旋藻在地球上生存了30多亿年,但是被人类认识其食用价值并加以培植却仅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实现规模化培植的螺旋藻主要有两种,即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

  螺旋藻营养丰富。有研究报道,其干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0%以上,相当于大豆的1.7倍、鸡肉的3.1倍、牛肉的3.5倍、鱼肉的3.7倍、猪肉的7倍、蛋类的4.6倍,富含18种氨基酸、12种矿物质、8种维生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螺旋藻脂肪含量低,但不乏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卫生保健领域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研究报道,螺旋藻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调节血糖、纠正贫血和预防血栓等方面可能有益。也有螺旋藻能抵御环境污染带来重金属危害的观点,有研究人员认为螺旋藻能拮抗铅对人体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但是,一则“六大螺旋藻品牌铅超标”的报道,让人们再次处于两难的抉择境地。相关产品铅含量超过我国保健食品通用标准中界定的,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0.5mg/kg的20%-82%,再食用相关产品是对抗铅中毒,还是导致铅中毒?这是个问题。

  治理环境污染是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近二十多年来,人们开始了生物吸附方法治理环境污染的研究。科研人员利用废水培养螺旋藻,表明螺旋藻具有吸收和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以及降解水中有机物的作用,一方面使水体得以净化,另一方面可以得到高附加值的螺旋藻产品。环境污染所涉及的重金属以铅、汞、镉、铬等为多见,水体中如果存在重金属污染,现有研究表明,螺旋藻对多种重金属具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作用。

  有研究报道,当水体中铅离子浓度≥50mg/L、汞离子浓度≥0.05mg/L、六价铬离子浓度≥10 mg/L时,会明显抑制螺旋藻的生长,甚至导致藻体死亡。但是,有研究表明螺旋藻可以耐受水体中10mg/L-20mg/L的铅,依然存活的藻细胞能正常生长繁殖。

  食用螺旋藻能否导致铅中毒,与食用鱼类能否导致水俣病的问题相类似。因为错不在螺旋藻和鱼类本身,而在于它们生存的环境。除去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在相对洁净水域生长的水产品不会存在危害健康的可能。

  铅在当今的生产、生活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铅矿开采及冶炼、蓄电池生产及回收、电离辐射防护材料生产、油漆颜料生产、陶瓷生产及消费、工艺美术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等领域都有铅的应用。因此,人们接触铅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可以经过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通常不能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在成人,铅经胃肠道吸收通常不完全,平均为摄入的10%;而在儿童,消化道吸收可以达到20%-50%,再加上就身体体积而言更大的空气吸入量,从环境总的铅吸收比率高于成人;空腹、铁缺乏和钙缺乏等因素,能够促进铅吸收。

  人体铅负荷超标达到一定限度,会随着剂量的增加带来一系列损害效应。成年人血铅超过400微克/升以后,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脏器的损害。

  考虑到铅的毒性及在人体内的代谢特征,虽然没有临床证据表明单一的铅超标螺旋藻摄入,必然导致铅中毒的发生,但是它构成了增加人体铅负荷的来源之一。尤其在体内铅负荷已经增高的个体,它有可能成为“压倒毛驴的最后一根稻草”。防范人体铅负荷超标,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做起。

(责任编辑:wc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5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