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的是来自绍兴新昌的一家三口。虽然经过竭力抢救,但昨日,父亲卢先生还是不幸离世,母亲尚未脱离危险,儿子刚有好转。记者赶到浙江大学附属一院重症监护室,见到母亲张女士,她仍在昏迷之中。刚刚苏醒的儿子小卢转入了普通病房。他的床头上贴着“禁食”标签。记者带去画有许多蘑菇样的一张钱江晚报,小卢仔细看了说:“我们吃的野蘑菇与上面的都不太像。”这时一旁的舅舅用手机从网上搜了一张蘑菇照片,看上去像一把尚未完全撑开的长柄伞。小卢说:“形态像,但颜色是黑的。”
爬山踏青采蘑菇
在重症监护室外守候着的,是卢先生的两个弟弟,还有小舅子。他们告诉记者,卢先生两夫妻都是当地一家上市企业的员工,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他们还原了事情的大致经过:
事情发生在6月23日端午节那天,他们一家三口趁假期去爬山,那个山离我们村子有点路,那天下完雨,草丛里长出来不少蘑菇,他们就采了一些回来尝鲜。
我姐夫和姐姐平时做事挺仔细的,采之前看了看,那蘑菇看上去不鲜艳。我们这里每年夏天,村里都有人上山采蘑菇的,这个叫鸡丝菇(另一说叫褐子菇),没听说有人中毒,最多吃完拉肚子。但是有种说法,一种树下面长的蘑菇不好吃的。后来姐姐回忆,大概他们不小心采了几朵。
当天晚上吃了一顿蘑菇汤,就一碗的量。小孩子吃得少,我姐夫吃得最多。当时还觉得这蘑菇挺鲜的。
结果第二天凌晨3点多开始,一家三口就开始上吐下泻,当时就说肯定是蘑菇吃坏了。24日那天,去当地人民医院看病,那时人还能讲话走路,我们也不知道蘑菇中毒这么严重的。医院检查出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不好,挂盐水挂了3天。
26日一早,看看小孩子情况很不好,就直接送到省儿保了,两个大人也开始昏迷,送去了“浙一”。
但之后,这一家三口的病情急转直下。“我哥去世的事,还没跟妈妈说。”卢先生的弟弟说着眼泪就流下来。
不到10天的抢救,一家三口的医药费已经达到了近30万元。亲人们一边陪在医院里,一边到处筹钱。“只要能把人救回来,不管什么代价,我们都肯定救的。但是现在,太让人揪心了。”
负责抢救的监护室吴晓梁医师,前天晚上熬了一整夜没休息,人看上去很疲惫。“病人的肝脏指标急剧下降,用药止都止不住。一直抢救到今天早上,还是走了。从转进来到现在,一周都不到。毒蘑菇中毒一般有7~10天的发病高峰期,卢先生没能熬过去。这毒蘑菇真是太毒了。”吴医师遗憾地说。
毒蘑菇每年都会夺命
12岁的小卢,读小学四年级。本来,他上周末要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就因为这一碗蘑菇汤,他第一次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小卢的主治医生、重症监护室主任张晨美说,小孩子肝脏再生能力比较强,恢复也比较快,现在看来,毒蘑菇暂时没有给小卢造成什么后遗症。
吴医师说,医院里每年都会接收毒蘑菇中毒的患者,像小卢这样救回来的极少。“因为毒素作用机理不明,几乎没有特效的抢救方法,只能对症治疗。给他爸爸妈妈全身换了3次血,想把毒素置换出来,可效果不明显,可能送来的时间太迟了。”吴医师说。
吃了几口毒蘑菇就会死人?这蘑菇为什么会如此毒?吴医师说,其实,误食毒蘑菇中毒的情况,国外比中国还多,外国人喜欢搞野外生存活动,接触毒蘑菇的几率更大。从文献报告来看,毒蘑菇中毒后抢救回来的病例很少。
蘑菇之毒,银器验不出来
吴晓梁医生说,目前,民间流传的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有的却极毒。
错误说法2:“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银器变黑色的有毒”。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说法3:“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4:“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
不管吃到哪种毒蘑菇,都需要第一时间紧急催吐,用手指抠喉咙,能吐出多少是多少。如果发现有昏迷、意识不清等症状,要立即做人工呼吸,立即送医院,可能要上呼吸机。
路边的蘑菇九成以上不能吃
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的陈再鸣教授告诉记者,路边的野生蘑菇九成以上不能吃。
长在田野的杂草堆上、西湖的草坪上的蘑菇,多属于草腐菌;虽然我们常吃的蘑菇、草菇、鸡腿菇,都属于草腐菌,但长在杭州草地上的蘑菇,99%不能食用。
长在枯死的树干上的菌菇,比如木耳,属于木腐菌,但也只有不到10%可以食用。
城市的菜市场上,不允许出现野生蘑菇;农村的集市上,可能会有零散的野生蘑菇销售,但一般多是经过民间百姓确认、广泛食用的极少数品种。“有些菌类,老农民说可以吃,我还是不敢。”研究了30多年蘑菇的陈再鸣从来不吃自己不认识的菌类。他说,像月夜菌,是一个非常毒的菌种,几毫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它和平菇长得就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