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素
快大型白羽肉鸡(即所谓的“速成鸡”)仅用45天便长到5斤左右,不到两斤饲料转化出一斤肉,实际上是行业常规水平。此现象来源于技术而绝非激素,激素并没有促进鸡肉生长的神秘力量,还会增加肉鸡患病风险。不断发展的遗传选育技术是45天出笼的内因;对应不同阶段的需求供给饲料,以及洁净无疫病的生长环境则是其外因。事实上,现在的技术早已经达到33天到37天出笼的水平了。
2.灭蝇胺
鸡舍附近的苍蝇都死了,主因是现代化养鸡场自身及周边环境的洁净度都很高,不可能有污水横流蚊蝇遍地等情景。而饲料中添加灭蝇胺则是世界通行的方法。在饲料中按规定使用方法添加制成预混剂的5ppm的灭蝇胺,即环丙氨嗪,并遵守三天休药期的规定,鸡肉中环丙氨嗪最高残留限量将低于0.05 mg/kg的限值,至于还能进入人体的,更是微乎其微了。另外,环丙氨嗪脱烷基代谢作用后生成的三聚氰胺残留也是极其微量且毒性小的,目前欧盟及国际食品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均未制订此项标准,我国风险评估显示灭蝇胺代谢产生的极低三聚氰胺残留是没有安全风险的。但对于养鸡场而言,通过全方位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来消除蚊蝇滋生,才能取胜于长远之道。
3.抗生素
2006年欧盟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投放任何种类的抗生素,而中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而美国仅13克,鸡均消费量虽未见相关报道,但也不容乐观。我国规定了允许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的药物添加剂共33个品种;用于防治动物疾病,并规定疗程,通过混饲给药的饲料药物添加剂有24种。饲料药物添加剂包含有恩拉霉素、维吉尼霉素、黄霉素、安普霉素、妙菌素、阿维拉霉素、磺胺噻唑等药物。
当前,我国要在饲料中完全禁止添加抗生素尚不切实际。在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没有全面应用时,应正确选用抗生素类添加剂,严格掌握各类抗生素的适应症,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抗菌作用最强或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无致突变、致畸变及致癌变等副作用,残留较低的抗生素品种,注意使用期限及停药期。在目前不可能全面禁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严格执行用药量、控制休药期、监管残留量,就是重中之重了,但还要注意清理出鸡舍后的鸡粪应当在阳光下充分摊晒,促使残留抗生素较快降解,以免污染环境。因此,国产肉鸡育种事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