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公布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约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认为,“天然”食品与“有机”食品是一个意思。另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的美国消费者称完全相信食品外包装上的“天然”字样,77%的消费者有时相信这一表述。
据美国市场调查企业尼尔森公司的一项统计,美国市场上标注“天然”字样的食品每年销售额更高达220亿美元(1美元约合6.13元人民币)。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不含有大量非天然成分。
定义空白
对消费者来说,“天然”或许是对健康食品的定义。但对美国食品监管机构来说,“天然食品”却是一个没法定义的概念。一方面,食品生产企业通常会在所谓“天然”食品中添加消费者认为不会或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另一方面,在美国等不少国家,监管“天然”食品的机构和法律非常少,甚至缺少明确的定义。
“从食品科学角度来说,很难将一个食品定义为‘天然’,因为食品很可能已经进行了加工处理为一个地球上并不存在的产品。这就是说,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编者注)没有发展出关于使用天然或其派生词汇的定义。”FDA在其官方网站上说。
FDA发言人特雷莎•艾森曼承认这一空白,但她说:“虽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还没有对‘天然’一词给出正式定义,我们却有一套长期存在的政策指导标签上的‘天然’标识。”“FDA认为,‘天然’一词应该是指没有添加任何人工或合成物质,包括所有色素添加物,不论这些添加物是否由天然物制成。”艾森曼说。
有舆论认为,定义的空白让“天然食品”看上去就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恶性循环。
显然,在缺乏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如果你认为“全天然”食品真的全天然,那么你就错了。在美国著名的麦片品牌中,食品包装上含有的所谓“天然”水果实际上却是加工过的干燥产品,包装上的蓝莓水果图片,并不代表其中不含人工色素;所谓“天然”的柠檬水成分中同样含有甜味剂,换句话说,“天然柠檬水口味”可能是用各种香精调出来的产品,只不过口味上与天然柠檬做成的水有些相似;那些可能比其他产品价格高50%的鸡蛋,也许只是味道好一些,而那些“100%天然”的散养鸡也未必不含有荷尔蒙。
监管缺失
消费者保护组织认为,正是因为FDA疏于严格定义和监管,才给一些企业创造了可钻的“空子”,靠外包装上的宣传去博取警惕性不高的消费者的信任。
美国非营利食品监督机构公众利益科学中心的执行总裁迈克尔•雅各布森说:“食品工业认为这是一场战争,因为他们的利益就在依赖于你购买他们的产品。”
雅各布森博士已与“天然”、“全谷物”等食品标签上误导消费者的字样“斗争”多年。早在1978年,这位麻省理工培养的微生物学家就在研究食物添加剂,并注意到钠与高血压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鸡、盐和水都是天然的东西,但当你把这三种东西合成在一起的时候,它有可能是任何东西,除了‘全天然’。”雅各布森在2010年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
雅各布森举例说,一只重4盎司标明“全天然”的鸡,却含有550毫克的盐或氯化钠,而后者是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主要催化剂之一。而减少钠摄入至推荐剂量,每年可挽救约10万人的生命。
他指出,在美国给家禽注入盐水是常见行为,这几乎是美国消费者每年约20亿美元禽类消费中高达约15%的隐形税收。“想想吧,你以为自己购买了7.5磅的鸡,但事实上,其中15%是水的重量,你实际上购买的是6磅鸡肉和1磅以上的水。这不仅让我们损失了金钱,更损害着我们的健康,”雅各布森说。
诉讼抗争
尽管禽类食品生产工厂因此饱受诟病,然而,并没有任何法律可以阻止这些食品厂商在外表中标注“天然”字样。长期以来,含有蓝色1号、二丁基羟基甲苯和阿巴斯甜这类合成配料和添加剂充斥在食品加工行业。在美国,尽管去年约有四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购物时会查看商标,了解食品中是否含有人工色素和味素,这类人群比2012年增加了15%,然而不少消费者还是会被“天然”这样的标签所麻痹,人们也更愿意选择这样的食品。
有报道说,过去十年,有关食品外包装上“天然”字样的争议非常多,但最终上法庭解决的只有50起。很多案件在上法庭之前就庭外和解,原告通常因食品公司慷慨赔偿而放弃诉讼。
上月,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向卡夫食品公司递交报告称,如果卡夫继续在这款饮品外包装上标注“天然”字样,将与它对簿公堂。除一些消费者权益保护团体在给食品公司“纠错”外,一些个人也时不时起诉假“天然”标识,虽然有些人的目的是赢得一笔赔偿。
“本和杰里”牌冰激凌则在2010年因为一起个人赔偿而从48款产品标签中撤掉了“天然”字样。另外,“裸体果汁”和“乐事”薯片在美国市场也迫于压力悄悄地替换掉外包装上的“天然”一词。
非营利机构“让食品合法”的执行主管贝伦•林纳金说:“让FDA定义涉及食品的每一个词实在可笑。”林纳金认为,有投诉不是件坏事,因为它能让食品公司时刻谨记“诚实”,有时诉讼才能推动行业进步。
新闻解读:纯天然食品≠完全无害
天然配方、天然纯香、天然食材……走进中国大小商场和超市,食品货架上打着“天然”标签的商品可谓琳琅满目。然而,究竟什么是天然食品?天然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哪些好处?什么样的食品才算天然食品……从商场售货员到普通消费者,都很难说得清。
“天然”外包装随意印
近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沈阳市浑南新区一家大型超市里看到,从小食品到主食,从糖果到保健品,许多食品包装袋上都标注有“天然”字样。与普通商品相比,标注有“天然”字样的商品普遍价格较高。以桓仁产的大米为例,一袋10斤的“天然香”大米,售价高达168元。
一位中年女士在面粉货架前盘桓了半天,对商品包装上的各类宣传语莫衷一是,记者问她是否了解何为天然食品。“不太了解,应该是农药化肥用得少一点的吧?现在污染这么严重,这些天然食品、有机食品应该相对好一些,看价格也能看出来。”
随后,记者询问超市售货员,对方也表示对“天然食品”、“天然配方”等概念并不了解。“不太清楚,估计是为了推销产品印上去的吧?”
记者发现,商场中“天然食品”的噱头使用量相对较少,但“无公害”、“原生态”、“有机”等“溢美之词”在各类食品包装上随处可见。相比商场,农贸市场上的蔬菜、水果等包装盒上和商贩的吆喝中“天然食品”出现的概率则大为增加。
在沈阳市沈河区一处农贸市场,记者看到一处卖草莓的摊位前摊主挂起了红色条幅,上面写着“纯天然无公害草莓”。在与摊主交谈的过程中,对方告诉记者,这些草莓都是来自辽宁丹东市。
丹东市振兴区是当地有名的种植草莓和黄瓜等水果蔬菜的基地,在一家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印有“纯天然绿色食品”的黄瓜包装箱,主人介绍说,这种包装箱是他家生产的黄瓜销往外地的统一标识,“有这样的包装就形成品牌了,外地商贩也比较认。”记者问到纯天然食品有什么特别的营养价值时,这位农民说:“纯天然就是没有化肥农药,污染少,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营养价值的话,说不太清楚。”
不必迷信“纯天然”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天然食品,主要指生长在自然界中,未经加工或仅经过少量加工的食品,由于这些食物仅靠有机肥料,不施化学肥,也不含加工过程中人为添加的各种防腐剂、乳化剂、人工色素等化学添加剂,常被认为天然食品是富有营养、利于健康的食品。
辽宁中医药大学营养学专家樊旭认为,一般来讲,天然食品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成熟的食物,主要是指未经加工的水果、蔬菜、药材等。商场里销售的面粉、大米、面条等大都是经过加工后的食品,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属于“天然食品”。此外,天然食品主要强调“自然条件下生长”,因此,一些在大棚当中经过人工培育长成的水果、蔬菜等都称不上天然食品。
樊旭称,目前,我国对于“天然食品”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因此,许多商家在自己的产品上冠以“天然食品”的名头,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天然水果蔬菜与其他水果蔬菜相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含量差别不是很大,只是在生物活性物质方面有一些差别”。
这位专家说,“并不是说纯天然的食品就一定是好的、健康的食品,因为现在不同地区的土壤、空气等环境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纯天然的食品并不一定完全无害。”因此,他建议消费者不必过分迷信“纯天然产品”,在购买食品时,多注意产地、生产日期和里面的一些构成成分,少食用反季节水果蔬菜,可能会更健康。
(责任编辑:geng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