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时间:2014-03-14 14:57来源:腾讯网 浏览次数:
国家卫计委今年7月26日公布,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近1亿中国人,全球每年大约70万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人群中我国占近半。
电子杂志     

 

转基因技术助国人预防乙肝
    国家卫计委今年7月26日公布,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近1亿中国人,全球每年大约70万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人群中我国占近半。我国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呢?一般认为,中国曾经长期落后的医疗卫生水平是罪魁祸首。在过去,中国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常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包括注射针筒、手术用品、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这些器械一旦沾染了乙肝病毒,在不充分消毒的情况下多次使用,会造成大面积乙肝病毒传播(医源性传播)。同时,过去中国的血液采集输送也没有严格机制,一些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被采集并直接输送给了病人,造成新的感染(输血传播)。

现在,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医源性传播和输血传播得到遏制。但是,毕竟历史欠账已经形成,1亿中国人携带乙肝病毒这样大的基数,仍旧会导致乙肝病毒扩散,即便不通过医源性传播和输血传播,也会通过母婴传播等方式为害后来人。据统计,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

所以想办法切断乙肝病毒传染,就成了中国防治肝病的最重要工作。

注射乙肝疫苗是战胜乙肝病毒的最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切断传染呢?好消息在于,虽然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很厉害,但绝大多数母婴传播不是在娘胎里进行的,而是在婴儿出生后和母亲的密切接触中形成的。所以当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即给其注射乙肝疫苗,就可以把乙肝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堵住。

事实上,现在的婴儿一出生,在产房里就要先接受一支乙肝疫苗注射。

然而传统乙肝疫苗产量少又不安全

在以往,要制造乙肝疫苗,需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分离原料(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但这是不安全的,可能混有其它病原体(如其它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艾滋病病毒)的污染。此外,血液来源也是极有限的,使乙肝疫苗的供应犹如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需要。

可能一些“70后”、“80后”还记得,自己上小学时要接种乙肝疫苗,是要掏一笔不菲的费用的,家庭困难的同学根本不会考虑。

转基因乙肝疫苗横空出世,既便宜又安全,全面占领国内市场

上世纪80年代,转基因乙肝疫苗被研制成功。其原理是,将乙肝病毒基因中负责表达表面抗原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酵母菌里。被转入乙肝病毒基因的酵母菌生长时,就会生产出乙肝表面抗原。而酵母菌是一种能快速生长繁殖的生物,于是乙肝表面抗原就被大量生产出来。

这种疫苗技术1994年被引进中国,随后建成了两条生产线。1997年,卫生部专门下发57号文件,具体部署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取代传统乙肝疫苗事宜。同年,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被正式批准生产。

此外,快速生长的动物细胞和植物,也可以充当酵母菌的角色,来生产乙肝表面抗原。这些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也得到实用和研发。

从此,乙肝疫苗终于得以大量生产。中国政府也终于有底气给儿童免费接种、甚至免费补种乙肝疫苗。2009至2011年,我国开展了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共补种6800万余人。

转基因乙肝疫苗帮助中国减少了上亿感染人数,挽救了几百万国人生命

全面、免费疫苗接种的开展,使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降至1%以下;我国每年乙肝新发感染者人数也降到了10万。

根据卫计委的数据,1992年至2009年,全国预防了92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其中预防慢性乙肝病毒感染2400万人,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人。

今天我们回顾这个过程,可以知道转基因产品已经以乙肝疫苗的形式深入中国人的身体,即便我们体内没有,我们的儿女孙辈体内也肯定有。这种转基因技术的大量使用没有像一些人说的那样会让中国人“断子绝孙”,倒是不使用的话,还真可能“断子绝孙”。
    转基因技术帮中国人治疗糖尿病
   
在前天举办的第七届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高达1.14亿,全球3个糖尿病人就有一个来自中国。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陶茂萱指出,在我国成年人中,50%为准糖尿病人。

中国糖尿病人的急速增长,与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吃大喝的风气、中餐的不健康性、工作压力下的久坐习惯等息息相关。而这些致病因素并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还在扩展。预计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还将持续猛增。

治疗糖尿病主要依靠转基因胰岛素

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以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以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补充人体内胰岛素。

要获得胰岛素,最初只能从牛和猪的胰脏中提取。但是,每100千克动物胰腺只能提取出4-5克胰岛素,产量低,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动物胰岛素与人体胰岛素在结构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动物胰岛素是一种异体蛋白,有可能使人体形成抗胰岛素的抗体,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9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了人体胰岛素的工业生产。其原理是,将人的基因中负责表达胰岛素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大肠杆菌或者酵母菌里,通过后者的快速增殖达到人体胰岛素的大量生产。

由此,全球大多数糖尿病人才得到了很好的胰岛素治疗。

要降低糖尿病的治疗费用,还得靠转基因技术的革新

虽然转基因技术的长期、广泛使用已经使胰岛素的价格降得非常低,但由于胰岛素不像乙肝疫苗那样一辈子打几针就够了,而是需要患者每天注射,所以需求量非常大,仍旧有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自然也不可能像使用乙肝疫苗那样便宜。中国的一位普通糖尿病患者,一个月使用胰岛素需要花费几百元。

为了进一步提高胰岛素产量,降低胰岛素价格,现在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入植物中的技术正在被开发。一种北美的高产作物红花,成为了人体基因的受体。每公顷红花生产的胰岛素,可供2500名糖尿病人使用1年。

在中国,对转基因技术最常见的一个反对理由是——“转基因严重违反了自然规律,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逆天而行”。但“逆天”的举动确实在频频上演,人的基因以前被转入了细菌、真菌,现在又要被转入红花这样的植物中,这种“跨界”的程度看起来要大于农作物中的转基因应用。

而最终,帮助中国人防治乙肝和糖尿病的,不是“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不是“老祖宗的智慧”,就是“逆天”的转基因技术。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6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