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著名的央视主持人,在众多的同行里,他并不英俊,甚至被认为“长得有点磕碜”。在电视上,他总是表现得很淡定,不时抛出一些精辟话语,体现出睿智的幽默。银屏之外,他是一位闲不下来的公众人物,一位热心公益的慈善使者,一位关注民生的政协委员。他叫崔永元,百姓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崔,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那就是“实话实说”。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听小崔说转基因那些事毫无疑问是一大热点。此前他与方舟子的死磕以及去美国、欧盟调查转基因的故事已经引发了诸多关注,当然也不乏一些质疑。但热闹也好,真理也罢,小崔反映的问题的确代表了很多中国百姓的真实担心。
论战方舟子
这场论战的起源,是2013年9月, 彼时,方舟子组织了一次小范围的转基因玉米(2352,5.00, 0.21%)品尝活动,并在微博上表示希望可以推广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崔永元随后发表评论,指出民众在面对转基因食品时,应当拥有选择权,并流露出对方舟子所讲“科学”的质疑之心,评论结尾还玩了个文字游戏,戏称方舟子的试吃活动是白费力气。
而方舟子虽然认可了“选择权”的观点,但他作为一位很有个性的科普作家,又是生物化学专业出身,面对外行人的质疑显然不能保持沉默,于是在回应中直接批评崔永元“根本不懂”科学。
两人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以此为中心,转基因问题渐渐演变成了全民性的大讨论。回顾早期的微博辩论,小崔更多的是站在民意的角度,代表了广大民众对于“转基因”这种陌生事物的担忧;而方舟子则占领了科学的阵地,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来争取优势。
较真儿去拍“纪录片”
为了获得更有力的证据支持,素有“爱较真”称号的小崔,在去年的12月亲自走访美国的洛杉矶、圣地亚哥等6个地区,实地调查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并制作了一个时长近70分钟的纪录片,赶在两会召开前夕的3月1日免费发布到了网上。如果说小崔之前的言论主要出自主观印象,这次可以说是用事实说话了,至少是他所看到的事实。
纪录片一经发布,点击量迅速过亿,很多人感慨于小崔这种不计成本、求真务实的行为,让人们听到了“主流学界”以外的一些声音,揭示了转基因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与争议。
不过,纪录片中也存在不少漏洞,成为反对者攻击的目标。例如,很多人指出,影片的组织结构和受访者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倾向性,给整部片子染上了浓重的“反转基因”色彩;一些专家所讲的结论也有很多不严谨的成分,使合理性大打折扣。
作为这场转基因之争的另一个主角,方舟子当然不会回避这枚重磅炸弹。纪录片发布3天后,方舟子发表博客,正面迎击小崔的考察成果。文中,方舟子发挥自己“打假斗士”的特长,把片中反转基因的各位专家的底细查了个遍,毫不留情地质问这些人“哪一个上得了台面”?使得沉寂一时的大论战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两会炮轰转基因
名嘴出身的小崔,每年的两会上都是心直口快的“大炮筒子”,今年也不例外,3月4日的政协无党派组小组会议上,他再一次“炮轰”转基因商业化,并大声疾呼,中国已成为滥种转基因作物最严重的国家,滥种品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此前,因为小崔曾多次表明不会在两会上提及方舟子,让公众颇为期待和他同为无党派的“挺转”代表袁隆平的交锋,但袁隆平请假没来,公众难免有些失望。
不过,对于热衷“说事儿”的小崔而言,独角戏依然精彩。他将花了半年多时间、自费100多万元实地走访国内外调研一份关于转基因种植报告带到了会场,他希望农业部公布转基因作物的滥种情况,并建议国家审计署对转基因专项研究资金的用途进行审计。
有观点认为,“不说结论如何,单只是这种‘较真儿’的劲,就足以让我们有理由听一听他怎么说。有些代表委员为何保持沉默,恐怕‘手里无货’是一个重要原因。没做调查,当然没有发言权。”
在媒体面前,小崔说自己的性格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连自己都不知道下一站在哪。不过,虽然自己做的许多事情看似都不搭界,但他的专长是“干一行爱一行”。他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执著的人,一段时间如果迷上一件事情,就会坐实它,然后再进行下面的事情。
2014年的两会并不会成为小崔转基因调查之路的终点,他还打算去欧盟做进一步考察。或许小崔的视角是片面的,但他的一系列举动确实提升了转基因问题在百姓中的受关注度,而毫无疑问的是,转基因这个事儿,小崔也会一直说下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