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作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访谈室,就食品安全的相关热点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雷晓凌表示,目前食品安全管理盲区在逐步减少,国家食品安全状况有比较大的好转。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申晨: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14年全国两会全媒体直播室”,今天作客访谈室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教授雷晓凌,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食品安全的话题。雷代表,欢迎您!
食品安全是我们每年都谈的老话题,从之前的毒奶粉、地沟油,到最近曝光的伪造品牌桶装水的黑工厂4年不换过滤网,连喝的水也都不安全了。这个话题虽然老,每年都要谈,可见老百姓的关注度之高;虽然关注度高,但每年都没解决好,也可见解决之难。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来说,究竟难在哪?
雷晓凌:现在管理上比较规范了,包括一些部门的整合,职能、责任比较明晰,所以盲区应该是在逐步减少,一些事件完全消除的话也不是很现实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说是发生几率的多少。
主持人申晨:在您观察的这几年,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有没有一些变化?
雷晓凌:我觉得有比较大的好转了。普遍来说,餐饮业的卫生加强了,用餐环境、餐具消毒等都比较规范了,还有食品生产都必须获得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当然黑工厂就不能在这个范围了,查到才能处理,因为它不是正规的,正规的企业都要抽查,而且抽查的力度很大,所以跟以前比起来,安全度可靠了很多。
主持人申晨:今年有代表提出“用大数据平台监测食品安全”的建议,您有没有留意到?
雷晓凌:没有看到,但是我觉得这个也是可行的。现在的检测数据、研究数据都很多,但是这些数据处理有合适的软件,来对它进行分析,提供给我们行业人士参考,或者对公众发布信息,这是很好的,也是可行的。
主持人申晨:他的建议是去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对食品安全进行预警。但是我看新闻报道说2011年我国建立了多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但是问题还是在不断发生,症结出现在哪呢?
雷晓凌:我只能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食品安全风险就好象人过马路会发生事故一样,你过马路会发生车祸的机率有多少,食品安全风险就是这么回事。
主持人申晨:那您今年在食品安全领域带来了哪些建议?
雷晓凌:我今年就不打算提这方面的建议了,因为这个问题也提了很多,很多工作也有成效了,我们不妨观望一下再说。
主持人申晨:您觉得可以提的建议都提了吗?
雷晓凌:也不是,觉得现在还没有一些成熟的看法需要提的。这些年没有一些大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事件,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已经是做得不错了,而且一有什么问题都反应得很及时,发布信息也都很及时,我觉得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主持人申晨:您对现在食品安全的现状是相对比较满意的?
雷晓凌:比较乐观,觉得是在逐步好转。
主持人申晨:很多网友很关注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嘛,但是大家在听到关于食品安全的事故发生时敏感度非常高,很多人说好象现在什么都不敢吃了,对于民众在食品安全教育这一块,您有什么建议?
雷晓凌:这个问题不单是中国才有,国外也是这样说,说现在都不知道该吃什么了。其实我觉得心态放平和点就行了,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安全的,像有些人喝牛奶是没问题的,但有些人喝牛奶也会过敏,有些人喝豆浆也会(过敏)。
主持人申晨:这是个人体质的问题,奶质安全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雷晓凌:对,食品里面不合格也不一定是不安全,不合格包括很多方面,有的时候我们的神经过于敏感了,一看到“食品检验不合格”就马上觉得食品不安全,其实食品“不合格”跟食品“不安全”不是一回事。食品“不合格”,比如说这个食品的份量应该是100克,偏差只能是10%以内,如果它超过这个偏差就是不合格的,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这个问题,“不合格”实际上包括很多内容。像有某些成份是不合格的,或者超出标准,有些限量的指标超过的话,不影响它上市,它可能是这个成分跟食品安全有关,它超出一定量,你只吃它一次、两次也不会有很大的安全问题,如果超过限量里的几分之一问题不大,超出几十倍、几百倍可能就会有问题了。像前段时间的大米重金属超标,大家也是恐慌了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吃大米一般可能不是固定吃一个牌子,而且现在吃大米的量很少了,如果按一天一个人消费一斤来算,连续吃几个月才可能出现中毒现象,一天只吃二、三两的话,吃几天就没吃了,这其实是没有很大的安全问题的。我觉得心态比食品本身的安全问题更重要,有的时候我们说“人是活活被吓死的”,因为恐慌的心理会造成身体对食物的吸收,内分泌影响到精神状况的话,对整个身体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心态放平就好了。
主持人申晨:就是说民众要更科学、理性地去看待食品安全的问题。教育的方式您有什么建议,怎么向民众去普及食品安全的知识?
雷晓凌:像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时,包括报道检验一些产品不合格、哪些指标不合格的时候,能不能针对这些指标进行一些解释?比如水产品里面检测出二氧化硫超标,我们就应该马上跟大家说明二氧化硫这个指标限量标准是多少,它有哪些方面的危害,这样结合起来报道大家就能够比较理解。比如报道大米重金属超标,重金属里面镉超标,镉超标的话我们可以说一下在大米里面的限量标准是这样,但是在贝类里面限量指标会高一点,不同的食品都不一样的。同样是重金属,镉的限量跟其它重金属的限量可能是不一样的镉、铅、铜限量指标是不一样的,铜的毒性没那么大,指标可能就高一点。还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些知识,这些指标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就像美国,大家都觉得美国什么都好,但是美国有一些限量指标比我们还要宽松,并不是所有指标都比我们的严。而且美国更机动,不同的州指标不一样,比如重金属指标,这个州可以这样子,另外一个州又是另外一个数据,但是它都是在一定范围里面,这些限量指标可以差一倍、两倍。
主持人申晨:这样的指标制订是根据什么样的情况来确定的?
雷晓凌:就是根据做的一些毒性试验的安全限量,也会考虑当地的一些人群。不同地方的人群对于某些东西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地区可能对这个东西比较敏感,它的限量可能就会严格一点,但是如果这个地方的人群对这方面的东西没有很大的影响,就可能宽松一点。
主持人申晨:的确,这些食品安全的知识需要向民众更大力地推广,谣言止于智者,社会上出现一些有关食品安全传言时,大家清楚了,也就不会出现谣言肆虐的情况。
雷晓凌:对。我还想补充一下,像刚才说到的重金属问题,我们身体需要的一些微量元素,像锌、硒,贝类里面含这些东西很丰富,我们从贝类里面容易得到这些微量元素,但是它的重金属含量可能也相对高一点,如果你不吃它的话,像对我们身体有益的锌、硒这样的元素吸收也少,对身体也不利,所以这些东西都是矛盾的,不可能绝对一样的,吃东西时不同的食品都要吃,这样的话微量元素、维生素都可以兼顾到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