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技术前沿 > 检验检测 >

鱼中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探讨

时间:2014-03-03 11:36来源:食安中国 浏览次数:
蛋白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在鱼中含量丰富。在蛋白质测定时,由于样品处理方法不同,所得结果有差异。通过对鱼中蛋白质含量的探讨,使之找到有效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电子杂志        □ 崔喜艳 大连海洋学校
   鱼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常以结合态存在于食品中,通过样品处理使其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变成小分子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蛋白质测定时,样品的处理方法有:灰化法、湿法消化法、氧化分解法、消解法、酶解法等。
  1 样品处理的原则
  1.样品分解要完全,保证样品中的被测元素全部溶解出来。
  2.样品处理过程中要避免引入干扰元素,同时要有利于除去干扰成分。
  3.分解方法要尽量简便,易操作,经济、迅速、安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使用的仪器及装置
  电子天平、电炉、凯氏烧瓶、铁架台、通风橱、小漏斗、蒸馏装置、滴定装置。
  3 研究过程
  依据GB 5009.5—2010国家标准,采用凯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研究时分成8组,每组4人。
  试剂:硫酸钾、硫酸铜、硫酸、2%硼酸溶液、混合指示剂(甲基红和次甲基蓝)、40%氢氧化钠溶液、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
  仪器:半微量凯氏定氮蒸馏装置。
  3.1 第一种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2.0g小黄花鱼肉样品,移入干燥的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3g硫酸钾和20mL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半小时。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2.蒸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蒸馏装置
  (1)连好装置,准确吸取2%硼酸2.5mL放入吸收杯中,加入混合指示剂3滴,至于冷凝管下,使冷凝管口浸没于吸收液中。
  (2)吸取10毫升样品处理液注入凯氏反应器中,用少量水冲洗反应器瓶口,加入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加塞。
  (3)加热蒸馏,使冷凝管出来的液体不再呈碱性,加热过程结束。
  3.滴定: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吸收液,至浅红色半分钟不褪色达终点,记下标准盐酸的消耗量。同时做空白试验。
  4.计算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
  V1—样品液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液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mL;
  N—标准盐酸溶液的浓度,mol/L;
  m—样品质量(g)。
  计算结果见表1。
  3.2 第二种操作方法
  精密称取2.0g小黄花鱼肉样品,移入干燥的500mL定氮瓶中,加入0.4g硫酸铜、6g硫酸钾、50mL水,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半小时。取下放冷,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水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蒸馏、滴定、计算同上。
  计算结果见表2。
  4 结果讨论

  由测得数据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计算结果偏低。分析原因:
  1.蛋白质在水的条件下,通过加热也可以发生分解,即水解,即蛋白质→眎→胨→多肽→二肽→氨基酸→氨等低分子产物,可能是蛋白质在水解时没有完全变成氮的化合物,即水解不完全。
  2.样品在消化时加消化剂硫酸的作用是产生初生态的氧,将有机物炭化后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使氮还原为氨使氨保留在溶液中。
  第二种方法不加消化剂硫酸,只增加1倍硫酸钾和硫酸铜的用量。硫酸铜的作用是催化剂,加速反应进行,样品消化终点的蓝绿色也是硫酸铜所呈现的。加入硫酸钾的作用是提高溶液的沸点,加速有机物的分解。由于溶液沸点提高,将造成蛋白质分解的氨逸出造成损失,影响测定结果。
  但在实际操作中第二种方法样品消化时间较第一种时间短,且能得到非常好的澄清透明消化液。
  3.尝试以下改进,即在凯氏烧瓶口将消化产生的气体通过冷凝管被吸收剂硼酸吸收,同时此吸收剂再吸收蒸馏产生的氨,用标准的酸滴定吸收剂,然后进行计算。这样可减少氨的损失,计算结果数据有所增加,但操作难度也增加。
  计算结果见表3。
  此法时间长,需要不断调整加热的火力,防止出现产生的气体压力过大而出现塞被冲开的现象,使吸收液无法吸收;另外需加大冷却水的流动速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编着。食物成分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0月。
  [2] 刘绍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华东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3] 俞一夫主编。食品分析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
食安中国
(责任编辑:yangj)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5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