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问题多 安全监管待加强
——山西蒲县农贸市场一瞥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城市中,由于人们对于食品有比较敏感的安全意识以及监管相对到位,很多问题食品难有藏身之处。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城市中难以藏身的问题食品纷纷跑到农村,进入农民的餐桌。
此处是一个小镇,周围有不少农村,农民们平时生活需要的日用品、食品都来自这里。临近春节,很多人成群结队到镇上购买年货。因而相对于平时,这里十分热闹。
一个三轮车上坐了10来个乡亲,热热闹闹地进了市场,商量着过年准备买的东西。记者了解到,他们来自距此地5公里之外的农村,来这里采购年货,由于交通不便,每年到 这个季节都会成群搭伙地开电动三轮车来采购年货。当记者问他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食品的安全问题时,他们一脸茫然。一个性格开朗的大叔说:“这个安全,先看看肉色, 再闻一闻有没有变味儿就行了。”另一个大妈接过来说:“对于有包装的东西偶尔会看看保质期,有时候也想不起来,拿上就走了。”
走访中记者发现,有很多没有任何证件、许可证的人在街上随便摆个摊就可以销售东西。在一个糖果摊跟前,记者发现花花绿绿的糖果堆在一起,其中掺杂着一些“大白兔”、“阿尔卑斯”等品牌糖果,价格在5元到15元不等。记者在摊位上买了些“阿尔卑斯”糖果,又去正规超市买了同款产品,比较发现,不论在包装还是味道方面,摊位上的糖果都差很多。当记者询问摊主进货渠道时,摊主结结巴巴说不上来。
在一个熟食加工店,记者发现,成片加工过的牛肉、猪肉、鸡肉、鸭肉裸露在空气中,店里人来人往,没有人去关心这些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是否安全。记者采访一位大叔为何会选择在这里买熟食时,大叔说:“我是别人推荐过来的,买了尝尝,味道真的不错。至于其他的,没有想那么多。”
在很多农民眼里,食品不变色、不变质、没有吃坏肚子,就是安全健康的食品。在记者走访的小镇上,过期食品普遍存在,除翻新再登场之外,部分食品则抹掉生产日期,或者直接明目张胆售卖。这样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由于问题食品在包装上足以“以假乱真”,农村消费者大多缺乏自辨能力。同时,同样的产品,在超市等正规食品企业的价格一般都高于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很多人贪图便宜,也会出现知假买假的现象。
如果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做到无懈可击,能够在生产、流通环节中真正做到“民以食为天”,那么,问题食品进入农村市场也没那么容易了。
山西蒲县农贸市场的情况只是各地农村市场的缩影,农村之所以能消化大量的问题食品,归根结底是由于监管的缺位。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市场的食品监管和准入许可,让食品安全成为生产和流通中的天条,让农村食品安全不成为法外之地,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餐桌安全。
(责任编辑:huan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