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味道”传播世界,买得到地盘,只是第一步,换得来口碑,才算真功夫。狗不理能否成功进军海外,不妨拭目以待。
都说“少年稳重老来狂”,这不,155岁的“狗不理”竟然攀上了洋亲——“狗不理”8日宣布,将采取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战略,收购海外连锁企业,目前与美国一家咖啡巨头洽购已获得阶段性进展,预计上半年将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如果并购成功,将打响中华餐饮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一枪。
老店不老,其命维新。相比不少老字号的黯然没落,“狗不理”此举显然抓住了商道之“七寸”:“狗不理”选择恋上老外须臾不可离的咖啡,不仅巧妙占据了分销渠道,还可避开不少创业初期的风险。这种“寄居蟹”式的域外开拓,是个不错的营销主意。
当然,就着咖啡吃包子,中国人不习惯,洋人们也可能不买账。这里有口味上的挑战,更有文化上的冲突。比如,那位走红网络的卖肉夹馍的洛阳大叔,之所以能在纽约街头站稳脚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主动适应美国人的味蕾,猪肉换成羊肉,大蒜、青椒剔除在外。同样,如何既不失馅大皮薄的本色、又能不断外汇美元的财路,这是摆在“狗不理”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解题之要,还得在文化的图腾中揭秘。反过来看,肯德基、星巴克、吉野家等,这些文化底蕴并不算深厚的“洋快餐”,为何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奥妙就在自觉地把异域的文化镶嵌在属地的品牌中。一提小资的生活方式,便会浮现出咖啡厅下午茶的休闲惬意;一提汉堡、可乐与薯条,就能联想起汽车时代摩登白领的行色匆匆。这是文化的征服力,它千金难买,它众望攸归。
所以,民族企业的走出去,首先得是民族文化的自觉。纵然“狗不理”如何翻译还存争议,即使汤馅与咖啡怎样搭配还待试错,但是,背靠着五千年的饮食文化源流,我们应当拥有更多的自信与包容。毕竟,还在一些民族茹毛饮血之际,炎黄先祖们就在水与火的交融中,培育着口舌的愉悦,在自然与人工的兼容并蓄里,传递饮食之道。于这门“吃”的学问里,更蕴含着“和而不同”的民族魂。而这,乃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亦应成为餐饮企业跨越重洋、开疆扩土的制胜法宝。
让“中国味道”传播世界,买得到地盘,只是第一步,换得来口碑,才算真功夫。我们期望,十八个褶的“狗不理”能拿出资本、技术与渠道的比较优势,将此次并购做得有滋有味。狗不理是否能在借鉴其他中餐企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进军海外,不妨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geng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