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节消费旺季将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日前召集8家乳制品骨干企业代表和北京、内蒙古等7个省(区、市)食品安全办负责人,召开乳制品生产企业座谈会,国务院食安办提出的五项要求中称,对“奶霸”扰乱奶源市场行为,要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据一位企业人士透露,此次食安办约谈企业,多是源于近半年严重的奶源紧张。公开资料显示,下半年中国乳品业遭遇最严重的奶源紧张,各大城市生鲜牛奶价格上涨约10%。
奶业专家雷永军表示,解决奶源紧张的办法还是要靠企业的奶源建设。
奶源地抢奶
今年下半年,从北至南,奶源短缺不断蔓延,至今没有完全好转。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乳企今年都面临奶源短缺的尴尬,不少乳企已采取减少生产、停产、提价来应对这一局面。“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无法承受成本提高。因此,很多需使用到生鲜奶生产制造的乳制品,不少企业要么减少生产,要么提价变身高端奶产品。”
一位乳品企业人士说,在抢奶严重的省(市、区)中,数内蒙古较为严重。
据上述企业人士表示,今年9月,内蒙古当地一家企业提交的“关于请求政府加强奶源市场监管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9月份以来,原料奶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上述报告显示,如今奶源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再次出现,部分乳企放低原料奶验收标准,高价竞争奶源,恶性竞争导致奶贩子死灰复燃,严重扰乱了奶源市场的正常秩序。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掌控奶源,采取提高奶价、降低质量标准的办法抢奶源,部分地区的鲜奶价格已达到每公斤5元以上,远远超出正常水平。
那木拉是内蒙古正蓝旗青格勒图奶牛养殖小区的规模养殖入伙人,他拥有70头奶牛。那木拉说,今年9月以来,不断有来自外省的原奶收购人员在锡林郭勒盟一带活动,到一些养殖小区里高价抢奶。奶贩子自备奶罐车,有时在半道拦下奶站的运奶车辆高价收奶,给出的价格是每公斤5元,高于内蒙古生鲜乳每公斤平均收购价近1.5元,奶牛养殖户为获取更多利润,遂向不定性奶贩售奶。
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月出现的抢奶现象,几乎蔓延了中国奶牛主产区。内蒙古作为乳业大区,奶贩子光顾的次数更多。
该调查表明,奶贩子主要出自一些中小型乳品企业,他们自称是某企业的收购人员,在一些奶源产地,高价收购鲜奶。广东的企业到河南抢奶,江苏的企业到天津抢奶,四川、河北、山东的企业到内蒙古抢奶,抢奶乱象导致原奶质量管控难度加大。
企业自身的奶源建设缓慢
事实上,国务院食安办的会议确实能使原奶质量得到保障,不过原奶价格回落似乎是另一码事。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原奶价格回归靠的不是打击“奶霸”,而是企业自身的奶源建设。
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生鲜乳价格在12月仍然连续两周持续上涨,12月第二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为4.10元/公斤,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21.3%。
奶业专家王丁棉表示,食安办的会议仅能保障原奶质量,但无法缓解奶源紧张的情况。由于原奶要求有所提高,不少散户原奶不达标无法被收购,达标的散户利润微薄纷纷退出养殖市场。同时,企业自有奶源基地方面,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同样进展缓慢。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内蒙古100头以下奶牛的非规模化养殖比例为57.7%,仍是最主要的原料奶供给方。政府推进奶牛规模养殖发展重点,应该是扶持中小养殖户及散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并逐步发展成为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但目前国家不支持存栏量300头以下养殖场建设,加之长期受效益偏低等因素影响,中小户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
未来几年“奶荒”持续 奶价难降
在雷永军看来,短期内只能依靠国际原粉价格的回落来解决奶价高的问题,未来3年到4年内,奶源紧缺将成为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由此带来的企业成本攀高也将长期存在。雷永军认为,解决原奶紧缺的长远之道只能是企业加强自身的奶源建设,“无论是自建奶源还是合作奶源”,让中国奶源的增长速度跟上中国乳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化解奶源紧张的窘境。
记者了解到,除飞鹤公司此类自有奶源充足的企业基本可以自产自足外,多数乳企处于半饥不饱的状态。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都表示,目前每天原料奶的缺口很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一些企业的生产点由于原奶不足,处于半停产的状态。
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我国奶源的增长速度跟不上乳业的发展速度,这一弊端在今年集中体现。据估算,目前原奶供给和乳企加工能力相差50%。
当然,面对如此巨大的缺口,且奶价大幅提高,必然会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养殖行列,但由于奶牛的生产周期需要33个月,奶源缓解至少需要两到三年。即使这样,行内保守估计,3年后原奶供给缺口仍将维持在20%左右,并长期存在。
原料奶供给短缺的同时,国内对牛奶的需求量却持续增长。蒙牛集团统计,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预计未来3年市场需求增长率将达到10%。
(责任编辑:cui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