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深度报道 > 高端访谈 >

微访谈之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设

时间:2013-12-18 10:19来源:食安中国 浏览次数:
在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引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由于食品链的任何环节均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
电子杂志     
 
  □ 本期嘉宾:马  东 华通联食品安全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 采    编:逯文娟 本刊记者
  马  东
  华通联食品安全服务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总经理;食品安全管理专家,IRCA ISO9000主任审核员,ISO22000主任审核员,BRC审核员。在大学从事食品教学多年并参与多项食品科研工作,拥有11年跨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经验。
  在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引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由于食品链的任何环节均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应对整个食品链进行充分的控制。因此,食品安全应通过食品链中所有参与方的共同努力来保证。”可参照图1。由于食品链由众多独立运营的组织构成,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很难界定真正的责任者。过去几年,发生在中国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三剧情胺、瘦肉精、塑化剂、皮鞋胶囊等,都是由于食品链上游供应商出现问题后,导致下游企业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丑闻。
  即使在企业内部,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控制相关的各个环节,如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之间也会存在信息盲区或孤岛,如大量的手工记录会导致查找困难、字迹不清、档案丢失等问题,为寻找问题原因和追溯责任者带来挑战。回顾国内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虽然涉事企业进行了产品召回,但相关的产品信息、批号和数量仍然是遮遮掩掩、含糊其辞,有许多细节经不起推敲。如果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按照可追溯标准进行检测,那可能不仅仅是违规罚款,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倒闭,其中包括行业龙头企业。因此,建立高效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对于品牌企业不仅可以让其产品生产过程的信息更为透明,而且对保护品牌、企业可持续经营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根源不是食品本身不安全,而是消费者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不信任。其中的原因就是消费者认为涉事企业对待问题的表现,不足以证明他们是为消费者负责。当某一行业出现信任危机时,任何小事都可能酿成巨大的社会性问题。
  食品经营者,尤其是那些在某一行业已经成为佼佼者的龙头企业,需要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诚信,其中一个最简单、最高效、最实用的方式,就是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透明化管理,实现责任清晰、原因明确、有效改进等目标,就是要建立产品可追溯管理体系。
  在全球常见的各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如ISO22000、BRC、IFS、SQF等中,都有关于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的要求。如在ISO22000∶2005中是这么规定的:“组织应建立且实施可追溯性系统,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可追溯性系统应能够识别直接供方的进料和终产品初次分销的途径。应按规定的期限保持可追溯性记录,以便对体系进行评估,使潜在不安全产品得以处理;在产品撤回时,也应按规定的期限保持记录。可追溯性记录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例如可以是基于终产品的批次标识。”
  在刚刚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39条中,也提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追溯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可追溯。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食品可追溯。”在法律中规定的“应当”,实际上就是必须。而建立信息化食品可追溯体系则是可选项。
  食品可追溯管理可以分为3个层次;(1)当产品发生重大事故,产品需要召回时,能够按照追溯管理流程,找到相关产品质量、批次、数量等信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2)产品信息作为流程有效性验证的依据,对于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3)基于风险管理原则,通过IT技术手段,对反映食品安全的信息进行分类收集,并通过人机界面,提供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不仅限于质量、食品安全,也可以包括质量成本、生产成本、绩效分析等。
  从世界级标杆企业的最佳实践可以看到,依据IT技术建立食品可追溯管理体系是未来趋势。目前国内许多食品企业已经采用ERP技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但由于早期ERP系统缺乏质量特性的信息整合,因此正在考虑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企业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发展的阶段
  处于生存期的企业,要谨慎思考是否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来建立信息化食品可追溯体系。如果产品生产方式简单、企业规模不大、销售区域不广,食品可追溯体系完全可以通过手工方法实现,即达到上面所说的第1个层次即可。
  但如果企业已经成为行业龙头,销售额已经达到几十亿,建立信息化食品可追溯体系就是唯一选择,因为它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价值,为做预防性管理提供依据,也就是达到上面所说的第3个层次。
  2.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时代让信息化技术成为企业管理的利器,它是企业后工业化时代获得竞争力的唯一出路。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阶段性,也造成了企业在引入信息化技术时的片段性。如对人、财、物等资源整合的ERP,对客户关系管理的CRM,对实验室管理的LIMS等,虽然都是围绕企业业务管理的不同信息化系统,但却造成信息孤岛,没有达到整合所有信息的目的。
  因此准备采用信息化食品可追溯体系技术的企业,需要先做10~15年信息化战略,要围绕企业未来经营战略、发展规模和全球扩张目标等。信息化系统必须是要有“远见”的系统,否则信息化反而是企业发展的障碍,或不得不常常花费巨额成本,更新信息化系统。
  3.ERP与信息化
  食品可追溯体系间的关系
  许多企业已经使用ERP多年,对ERP有许多了解。ERP也属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它针对的管理对象也包括产品(物)。但由于描述食品质量的特殊性,其中生物性指标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4小时)才能得到结果,产品的其他特性,如批号、数量等与质量特性就会产生时间差,这也是ERP在管理质量方面的先天缺陷。
  另外,食品的安全性是通过产品抽样来验证的,而抽样水平与过程控制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抽样水平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因素。如果在ERP系统内开发食品可追溯系统,势必会造成对ERP其他信息处理的负担,造成系统的不必要符合,降低系统信息化处理效率。
  通过外挂信息化食品可追溯系统开发,可以不干扰ERP本身的消息处理方式,尤其是它在管理食品质量这类“动态”信息管理方面更胜一筹。开发成本较低,变化能力强,可延展性好,这就是外挂系统的优势。
食安中国
(责任编辑:yangj)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5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