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记者得到业内人士报料,在酿酒葡萄种植市场上,不少农户为了提高收购产量将酿酒葡萄注水,殊不知,注水过程中由于甜度的下降,酿酒葡萄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种植时间短 未达标即抢收
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位种植户那里了解到,种植一亩酿酒葡萄的一次性投入在1万元左右,而这样的一次性投入可采收葡萄十余年。如果按每公斤葡萄8元的收购价计算,每亩的产值差不多能达到2万元。相当于在收成好的时候,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也正是这样的高收入让很多农户加入到酿酒葡萄种植的队伍中来。但其实种植酿酒葡萄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据了解,和日常食用葡萄相比,酿酒葡萄的种植条件相当苛刻。不仅要看气候条件,还要看土壤特性,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就拿国际上的葡萄酒名庄来说,它们基本都处于世界上最完美的葡萄种植区,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上来说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中国显然不同,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秘书长李德美表示,国内的自然条件不如欧洲生产国,种植品种也不如国外充分。李德美说,“中国的葡萄园质量不像波尔多那样好,中国葡萄酒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很困难”。
除了自然条件外,酿酒葡萄的后期种植也很重要。中国葡萄酒文化教育专家晋阳说,“一棵能酿出高端葡萄酒的葡萄树,单从树龄上讲,就必须要超过15年,黄金树龄则需要30年”。
我国酿酒葡萄的树龄显然还没有达到晋阳所说的时间,葡萄酒专业人士崔志云表示,国内酿酒葡萄种植爆发性增长不超过五年,国内葡萄种植时间短,葡萄树龄普遍较年轻。
除此以外,酿酒葡萄的收获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酿酒葡萄种植户唐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种植管理上,冻旱对葡萄的影响很大。如果每年冻旱严重的话,第二年就得重新栽培。
为获高收益 葡萄遭注水
当前国产葡萄酒厂商多是从种植公司和农户处收取酿酒葡萄,而国家对于农户种植管理又没有统一标准。这样一来,分散的收购方式往往导致酿酒葡萄问题突出。崔志云表示,酒庄从周围酒农那里收购的葡萄质量很难保障。
酿酒行业的人都知道,葡萄酒七分在种,三分在酿。而在酿制的过程中葡萄好坏是关键。据了解,葡萄的质量主要由含水量决定,酿酒的葡萄糖度每升不能低于170克。如果含水量太高葡萄汁就会被稀释,甜度降低,所以酿酒葡萄树一般不能浇灌。
而据崔志云透露,目前国内很多酒庄在收购葡萄的时候是按重量结算的,有些农民为了增加重量,就会往葡萄里注水。这样虽然葡萄的重量上去了,质量却受到了影响。
“国内没有限制,只要有产量就行,但在法国,比如勃艮第地区,酒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酒庄种葡萄,之前会和酒庄签约,而酒庄会明确要求要什么品质的葡萄,这样葡萄的质量才能有保障。” 崔志云说。
李德美表示,正是因为农民散户种植难以保证酿酒葡萄质量,今后这种方式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酿酒师地位低 条件差人难留
近年来,我国酿酒葡萄种植大面积减产,除了天气原因以外,很大程度上与种植管理技术缺少有关。酿酒葡萄种植技术及其人才数量远远跟不上葡萄酒市场发展的需要。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不仅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在种植源头,苗木选择、病害防治与治理上,也无经验可谈。
采访中,一些葡萄种植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越是高端的葡萄品种,对栽培技术、灾害防治的要求就越高,但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欠缺,再加上最近各地极端天气的出现,也给国内酿酒葡萄的种植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李德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事葡萄酒行业的技术人员毕业后的工资和普通大学生几乎没有差异,但从事的工作则要比一般工作艰苦很多。
以酿酒师为例,酿酒师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学习酿酒技术,更多的是从事田间劳作。从葡萄种植到葡萄养护,和普通的农民没两样。
“工资低,条件差,这样一来不少人就放弃了从事葡萄酒行业的相关职业。” 李德美说。目前的国内葡萄酒行业现状主要是产业小,投入少,技术人才欠缺。
产区品种单一 缺乏个性失市场
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公布的《2013年世界葡萄酒行业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已由2000年的30万公顷扩展到57万公顷,排名世界第四位。但是与之相对的却是国内酿酒葡萄种植扩大背后的一系列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大部分葡萄酒产区并没有形成真正适合本地区的酿酒葡萄品种结构。因而造成酿酒葡萄及产品缺乏产区个性与特点,产区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各产区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的局面,不仅容易造成收获时节葡萄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利于种植户增收,而且会制约整个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国内酿酒葡萄种植业的火爆局面只是表象的热闹,而酿酒葡萄种植产业和市场显然处在风云变幻的阶段。崔志云表示,中国葡萄酒产业要想有发展,还是要发挥自身特色。“有人喜欢智利酒,有人喜欢法国酒,不同的人喜欢不同口味的酒。不管是酿酒葡萄种植,还是葡萄酒生产,我们都不能盲目跟风。只有在有质量保障的前提下,才能酿造出中国自己的葡萄酒,这才是突围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