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曾被视为中药产业脱困突围的一条路径。传统中药有采用自然药物、更强保健预防等特点,符合国际上新兴的消费习惯,因而曾被寄予厚望。然而中药国际化的效果并不佳,占据国际市场的份额很低。
“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仿、改制品种泛滥以及缺乏标准和规范等已成为主要制约瓶颈。由于缺少受市场认可的中药标准体系, 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尴尬地位,身份难以合法化,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主流”。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那造成我国中药行业进军国际市场屡屡受阻的原因有哪些?郭凡礼表示:首先,是制度上的问题,由于缺少中药标准体系,中药以西药标准来衡量,这在根本上就 限制了中药的发展。其次,我国屡屡曝光中药药品“质量门”事件,使得国际市场对我国中药的认可度降低,市场需求大幅萎缩。
中药的国际化之路一直走得不是很顺畅。由于缺乏完善明确的监管标准,在中药材的加工中一直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环节,造成了假劣药材甚至“毒药材”,给我国的中药形象带来恶劣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中药标准体系的缺失一直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半成品加工环节,无法通过准确的检验指标来确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目前,中药的 主要检测方法还是依赖人工检测,就是有经验的专家通过观察、品尝等办法判断原材料的好坏,至于有毒添加物,更是没有相关标准和成熟的检测办法。此外,中药 行业要开拓国际市场,中药就要融入西方的医药体系,尤其要适应其在从实验论证到具体应用都充满量化、具体化标准的习惯时,便会遭遇文化差异。
不过,中药标准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郭凡礼表示,传统中药复方成分不明,因此给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作用机制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中药的 药效、毒理、制剂等也无法向现代化学药看齐。简单来说,原先是把一些药材按照比例配在一起,但要按照中药行业标准执行,就需要先提取这些药材中产生作用的 物质,再把这些物质按照规定的比例融合在一起。制定中药行业标准先决条件是要分析每种药材提取的各种物质并进行分门别类。
除了标准体系的建设,中药企业的自律也同样重要。此前,出现很多关于我国中药原材料参杂有毒物质的报道,给我国中药企业敲响了警钟。中药安全问题已不止 影响其国际化,而是与基本民生息息相关。中药企业不能以“传统文化”为名来要求消费者的忠诚,市场竞争不会对任何所谓的“国粹”手下留情。
郭凡礼认为,要想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前提是中药产业在我国已经步入成熟阶段,而目前中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药品质量安全、原材料质量安全、药品流通等问题。只有尽快出台各项行业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化,才能为中药走出国门打下夯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