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嘉宾:马 东 华通联食品安全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 采 编:逯文娟 本刊记者
中国认证行业需要彻底变革
认证体系的起步,应该与大航海时代密不可分。十五到十七世纪的欧洲船队,试图在世界各地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船舶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船员的生命安全和货物安全,而且也是贸易所在地的港口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一旦有船只在港口内沉没,很可能造成港口堵塞,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船只在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造船业产生引进独立机构,对造船全过程进行监控的需求。如世界闻名的英国船级社(LRQA)创立于1760年,是最早提供船级认证的机构,可以称之为认证体系的鼻祖。再加上成立于1828年的法国船级社(BV),以及成立于1864年挪威船级社(DNV),也都是以船级认证为始,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各种认证服务,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改革开放后,在华的外资企业将各类认证带入了中国,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主要标准的认证,逐渐被中国本土企业所接受,截至2013年6月,国内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已经达到20多万张(见图1)。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发放ISO各类证书最多的国家,但85%以上的本土企业,只是为了拿到订单(有些招投标条件中,凡获得ISO认证可以增加分数),并没有通过认证来提高管理效率,反而增加了一线操作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造成了企业一线主管对管理体系认证持抵触的态度。
认证制度属于商业信誉管理范畴,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缺乏的恰恰是商业社会中体现的契约精神、诚信与信誉。转型中的中国,信用的成本极低,但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的日益壮大,个人、商业组织、政府机构的信用成本会迅速提高。
国际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对中国企业的意义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本土企业,会遇到诸如环保政策、劳力成本、市场规范、区域经济、技术创新等各种压力,结束过去30年以粗放经营为主的经营模式刻不容缓。
经过近20年管理体系认证的洗礼,部分中国企业,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企业,已开始意识到通过认证提高自身管理的重要性,从为客户做认证转变为提升自身管理的需求。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即可成交,但食品安全性问题则有所不同,如果出现了安全性问题,不仅不能达成交易,严重时会造成因没有达到法律法规的最低要求,造成企业信誉的重大损害。中国食品企业至今没能走出国门,其中最大的门槛就是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借助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可以让中国企业利用后发优势,结合庞大的本土食品消费市场,从管理、经营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方面,迅速赶上甚至超过国际标杆企业。
ISO系列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以简明的标准形式向世界推荐的一套实用的管理理念、方法和体系。它为中国企业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未来十年,中国认证行业必须要进行根本性的治理,否则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将会是句空话。ISO22000是全球唯一由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会员批准的国际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结构、认证流程、管理办法等,与ISO9001非常相似,对经历过ISO9001认证的中国企业,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随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国际标准能够让整个食品链各利益相关者,用能够相互理解的语言,促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改善。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的帮助与影响
国际标杆企业,如雀巢、卡夫、达能、玛氏、可口可乐等,在十几年前就依据HACCP原理建立起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践证明,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并在发生事件后能够降低社会影响,保护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上述国际性食品企业,通过供应链将食品安全管理延伸到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其中要求供应商提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往往是获得订单的条件之一。
食品安全要靠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来保证,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是上游原料商造成的。中国在册的食品企业大约有43万左右,但获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不过6000多家(如图2),比例极低。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在国内推出的时间较晚(相比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体系认证需要较强的专业性,企业对标准的理解、审核员的专业能力、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以及客户的不同要求,让许多食品企业望而却步。即使已经获得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有不少是在客户的压力之下去申请证书的,没能真正达到食品安全管理的目的。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如ISO22000是以风险评估为原则,帮助企业通过流程分析,寻找到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并确认合理的控制方式。由于在体系建设中,需要食品安全小组进行危害分析,建立HACCP计划等,能够帮助企业培养出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团队。通过对系统的不断分析、验证,可以大大提高流程的优化程度,不仅避免或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还能够提高整个生产效率。
中国食品认证市场所面临的挑战
进入到市场经济的中国食品企业,仅仅有20多年的时间,期间优胜劣汰,超过20年以上的企业不过凤毛鳞角。相比过去30年,未来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挑战会更大。
第一个挑战就是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的缺乏,不仅指食品安全管理,而且指系统化管理的能力。反观过去十几年中国企业认证中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企业没有系统化管理的基础,最高管理者在注重经营结果时,不清楚体系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个挑战是消费者意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中产阶级数量的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会持续增加。品牌的信用度价值会成为消费者采购产品的优先选项,而构成信用体系要素之一的认证管理是,对认证机构企业声誉的双刃剑。如果认证管理没有能够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进步都会造成破坏。
第三个挑战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适应能力。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无疑是市场上的幸运儿和胜利者,但以往的成功可能恰恰是未来失败的因素,因为习惯于成功,就会担心改变。对于中国本土食品企业来讲,不仅仅食品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其他如环境、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等,都需要中国企业不断学习,而企业所需要的各类管理活动,ISO都开发出相应的国际性标准,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通过认证方式加快企业的适应能力。
来源:食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