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频道 《天津市大型超市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指导规范》在试行一年后于近日正式实施,但渤海早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场超市临界食品却与正常食品混放销售,相关管理措施正遭遇“软执行”。
《天津市大型超市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指导规范》中明确,临界食品主要包括两种:(一)保质期在30天以上(含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保质期届满前7天;(二)保质期在3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保质期届满前2天。《规范》还明确,大型超市应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柜)”字样和临近保质期食品界定标准,并向消费者明示:“请您理性购买并注意在保质期内食用”。
临界食品未放进专区
7月30日中午,记者在海光寺家乐福的多个货架前发现,保质期本身较短的面包、酸奶、熟食等,部分食品临近保质期,但仍未放在临界食品专区。雨润京酱香肘还有一天就超过保质期,却仍和还有较长保质期的产品混放一起销售。一款宾堡面包上标明:5月1号—10月31号期间保质期五天,11月1号—次年4月30号保质期为六天。但在7月26号生产的面包已是保质期的最后一天,却仍然放在货柜上,没有打折促销也没有明显提示。
快到保质期属于临界食品的,却没有被放置在临界食品专柜,那么 临界食品专柜里又放置了什么呢?在家乐福超市,记者在拐角处看到专门为临界食品设置的销售专区,但柜前琳琅满目的乳制品均在保质期内,工作人员小声说,设置这个柜子主要是应付检查。
滨江道沃尔玛的收银柜台旁也专门设置了“临近保质期商品专区”,并附有标语:请您理性购买并在保质期内食用。可仔细查看货架上陈列着不同品牌的葡萄干,离保质期还有一年,不属于临界食品。
搞促销卖掉临界食品
一位曾经在连锁超市工作过的管理人员透露,超市临界食品,绝大多数仍采用促销形式销售出去,且是在消费者不知情情况下销售。事实上,一旦把临界食品放在专柜内,无论采用什么销售方式,产品根本无法销售。一旦临界食品集中展示,最终结果是这部分产品都砸在商家手里,最终只能无奈销毁,超市将面临较大损失。利益使然,绝大多数超市仍希望尽快把临界食品销售出去,因此不愿意明示消费者“这是临界食品”。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专家吴春雷指出,国家工商总局和本市工商部门多次出台规范,要求商场超市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开辟临界食品专区进行销售,但是他们却受利益驱使,打折扣执行临界食品的相关规定,不断弱化临界食品专柜的作用。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约束相关商场和超市的违规行为。
(责任编辑:cui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