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行业速递 > 乳蛋制品 >

乳业自强,当从戒了“祥林嫂病”始

时间:2013-06-19 17:08来源:国际在线 浏览次数:
内地乳业面临的市场窘境,以下这组数字足以窥斑见豹:6月18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上发布报告称,1-4月份累计进口乳制品59.62万吨,货值20.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63%和19.27%。据介绍,乳制品出口
电子杂志        内地乳业面临的市场窘境,以下这组数字足以窥斑见豹:6月18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上发布报告称,“1-4月份累计进口乳制品59.62万吨,货值20.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63%和19.27%。”据介绍,乳制品出口则为1.24万吨,货值0.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69%和-43.34%。进出口货值逆差达20.57亿美元。外资奶粉独步天下的格局,似乎正在逐步成形。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场,这一数据更是超过70%。如果乳业也有“经济安全”性可言的话,这样的数字确实值得警惕。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内地乳业的不景气,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大伤元气的乳业市场已经公信扫地。这就像郭美美事件之于红会的意义,并不是说红会此后的工作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而是公信力这东西,常常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朝崩塌的市场公信,要想重塑、重拾起来,不是三年五载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既然犯下了错误,就要有承担成本与过程的勇气。食品安全领域,莫不如此。
  二是即便三聚氰胺之后,在稀薄的公信力之上,内地乳业犯下的“小错”也并不鲜见,这种雪上加霜的态势,令重建公信的过程显得更为漫长。近年来,我国乳业质量问题频出:三聚氰胺之后,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超标、学生奶中毒等事件,件件令消费者“伤透了心”。跨国买奶之后,又引发了我国香港及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奶粉限购令频出,从感情上说,消费者不记恨内地乳业的不争气才怪。
  旧愁新恨缠杂在一起,就构成了眼下现实的市场格局。
  遗憾的是,国内乳业在面对历史问题时,却只懂得埋怨消费者的“薄情”,以下面两种“偏方”,敷衍民意:一是不断地自证清白,像祥林嫂般三番五次重复同样的故事,譬如“目前国内乳品质量史上最好”这个说法,像复读机一样萦绕在各色新闻里。及至今年全国两会上,相关部门所谓“99%的乳品都是安全的,只有1%不安全”之说,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民众的不买账,与当事协会等部门的“很受伤”,成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事实。二是学达芬奇家居,妄图借助洋马甲来“速成”市场公信。事实上,不少中资乳业不再安心于“慢吞吞”的质量补漏,而是“独辟蹊径”——在海外注册商标,或绕道国外进行贴牌进口。有业内人士表示,眼下“据了解,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今年4月,媒体报道称,洋奶粉中百分之八十皆为贴牌货,真相揭穿后,内地乳业形象更是“屋漏逢雨”。
  消费者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没有人希望对本国的奶粉“落井下石”,何况有报告称,“中国已成高奶价国家、平均奶价赶超欧美”。但内地乳业如何自强,恐怕还是要回归质量与服务的本意,真诚为人、踏实做事——起码,当从戒了“祥林嫂病”开始。
(原标题:乳业自强,当从戒了“祥林嫂病”始)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5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