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9种“有毒”常见食物
夏天到了,市民要小心9种天然食物,避免误食中毒。昨天,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专家发出夏季饮食安全预警,并教市民如何预防和化解毒素。
未炒熟的豆荚类食物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等豆荚类食品未烧熟煮透,其中的皂素、红细胞凝集素等有毒物质未被彻底破坏会引起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烹调时先将豆荚类食品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烧熟煮透。
生豆浆
生豆浆烧煮到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这是“假沸”现象。加热不彻底,其中的有害物质未被破坏,饮用后可造成中毒。
预防措施: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沸腾5分钟左右。
发芽的马铃薯和青绿色番茄
马铃薯发芽或发青后可产生较高的有毒生物碱-龙葵素,能引起严重中毒。值得注意的是青绿色的番茄,也含有较高龙葵素。
预防措施:不要食用生芽或皮已经变成青绿色的马铃薯,或青绿色未熟的西红柿。
毒蘑菇
我国目前已鉴定出大约100多种有毒蘑菇,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
预防措施: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吃菌时不要喝酒。
含有氰苷的食物
氰苷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是木薯的块根、苦银杏、苦桃仁等苦味果仁中含量较高。这种成分可以水解产生剧毒的氢氰酸,对健康有较大危害。
预防措施:苦杏仁、桃仁、李子仁不能随意食用。
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使用者可能引起中毒。水焯、蒸煮等方式可减少其秋水仙碱含量。
预防措施:吃鲜黄花菜应先用水浸泡或开水浸烫,弃水,再炒或煮食。
河豚鱼
河豚鱼皮肤、尤其是内脏含有一种神经性毒素,可迅速致死。
预防措施:不吃河豚鱼。
鱼胆
鱼胆胆汁成分对人体细胞有损害作用,其所含组织胺类物质对人体有致敏作用。
预防措施:鱼类前处理中,鱼胆一定要摘除,清理过程中鱼胆破了一定要充分洗净。
含高组胺鱼类
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金枪鱼、秋刀鱼、竹荚鱼、沙丁鱼等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不新鲜或腐败的青皮红肉鱼组氨酸代谢生成致敏物质组胺会引起中毒。
预防措施:食用鲜、咸的青皮红肉类鱼时,烹调前应去内脏、洗净,切段后用水浸泡几小时,然后红烧或清蒸,酥闷,不宜油煎或油炸,烹调时放醋,可以使组胺含量下降。
(原标题:如何应对9种“有毒”常见食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