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机器盛行的年代,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一丝不苟,工整、精准。可是这样没有一点瑕疵的物品,似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有 by hand,没有古法制作,少了工匠的诚意与传承。所以,时光流转,手工古法制作再度走红,从挪威修道院的修女手工制面霜,到浙江瑞安古法手工纱面,无不繁琐、细致,但是独一无二。古法意味着诚意,带有诚意的纯手工制作令人在享用时也心生敬畏。
古法手工纱面顺天之味道
爱吃爱淘宝的同事某一天在网上淘到一个好宝贝瑞安古法纱面,其细腻柔韧的口感远不是一般面条可以企及的!“儿时与伙伴在田野间玩累了,奶奶喊回家吃“接力”,常是一大碗满满的纱面,加一勺白糖半勺猪油,甜香可口……未到饭点时刻,亲友间的招待,便是一碗纱面,浇一点黄酒,放上炒好的姜末、香菇、肉末,再盖上两个煎鸡蛋,香气腾腾,实是人间美味”这是店主写在首页的一段话,温暖亲切,有着家乡的味道。
古法手工纱面制作过程颇为复杂,但是原材料简单,盐是纱面唯一的“添加剂”,而盐的比重则至关重要。一般而言,100斤精面粉,要加入60斤水,11斤盐。盐太多,面抻不开;盐太少,面就太塌太垂。但是盐的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还要根据面粉的质地和天气干湿冷热来调节,这都需要相当的经验。纱面一般从午饭后开始制作,将盐在面缸里溶解于水形成盐水;再往盐水里倒入面粉,搅拌均匀进行揉面,面粉要揉透,这样做出的面就有韧劲好吃,手工揉出来的面的韧劲是机器所不及的。之后是醒面、开条、搓面、盘面、晾晒纱面等环节,一直到完工。古法工艺复杂耗时间,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体力加诚意,比如搓面这个环节,讲究的老师傅要搓三遍,一般人只搓一遍。搓一遍的一天可以做140斤纱面,搓三遍的一天只能做80斤纱面。但就是有这样不在乎产量、坚持要搓三遍的师傅,我们才能吃到那么与众不同、口感柔韧细腻的纱面。也许,世间所有美好事物都源于那种近乎痴傻的坚持吧!
纱面和木活字印刷、古法红糖一样,都是靠天吃饭的手艺,天气不好的话根本无法进行生产。听说当初《舌尖上的中国》本打算拍瑞安纱面,但因为连日阴雨,只能放弃拍摄计划。难怪那么多传统工艺在这个讲究精确和数量的时代举步维艰,机器为逆天而生,而手艺则必须顺天。精耕细作,有了老师傅的坚持与传承,才有了这由阳光赐予的顺天之味道古法纱面。
古法糖芋苗圆满如爱情的甜品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圆满的爱情像甜品一样会令人慵懒和松弛。反过来说,一道上佳的甜品同样能像圆满的爱情一样让人目眩神迷。糖芋苗就是这样一道带有儿时的味道、又甜甜糯糯让人心生欢喜的食品,南京大牌档的古法糖芋苗,一直是客人必点的菜品之一,遇上当日售罄、思而不得时,是丝丝缕缕的甜蜜杂揉着忧伤;而一旦端上桌来大快朵颐时,又是从味蕾到心底的欢喜与满足。
甜品,是“上帝对人类的一种纵容”,这种纵容让人忘记一切,把注意力集中在舌尖,贪得无厌地体会最细腻、最体贴、最微小的甜蜜。而源于中国传统又极其“南京”的糖芋苗,没有反式脂肪,没有反季节,没有莫名其妙的添加剂……热爱甜食的老南京们一定不会忘记一碗糖芋苗里存留了多少童年美好的记忆。在旧时的老南京城中,常见小贩挑担走街串巷叫卖于街头巷尾,每听到叫卖声,大人们便会拿个碗或小铝锅,馋嘴的小孩子跟着大人后面,看小贩如何娴熟地接锅(碗)、掀盖、取勺、下舀、入锅、接钱、找零,一丝不乱、一步不错,有时会看呆了。往日只能在秋日享受,现在因芋苗可以冷冻,故一年四季都可享受到这香甜可口,酥烂软糯的桂花糖芋苗了。
芋苗是南京人所喜爱的一种食物,“桂花糖芋苗”是江南一道传统甜点。现在南京的许多店里都会卖糖芋苗,只有南京大牌档里的最不一般。南京大牌档遵从了最古老的做法,首先将芋苗蒸熟后剥皮,加以特制的桂花糖浆,慢慢熬制,待芋苗快烂时加入藕粉和适量的冰糖,藕粉的加入会增加芋苗的浓稠度,光洁的芋苗口感润滑爽口、香甜酥软,汤汁呈酱红色鲜亮诱人,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吃后唇齿留香。这般香甜的古法糖芋苗,整颗糯糯的芋苗包裹在甜甜的充满桂花香的藕粉里,吃下去满口全是香甜。
那么,就让我们像遇见圆满爱情一般,慵懒而松弛地享受这样的甜品吧!
(原标题:那些传奇的古法手工食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