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近期山东省接连发生“毒生姜”、“假羊肉”事件,引发社会各方关注,请问您如何看待?
答:“毒生姜”、“假羊肉”事件曝光后,引发公众强烈关注。这些事件,虽然只是局部或个别现象,但影响恶劣,危害重大,我们深感痛心,并对消费者深表歉意。这类食品一旦进入市场,将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食品消费信心。对我们山东而言,这些事件玷污了山东食品产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极大地损害了我省其他合法守规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农户的利益。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老百姓的第一需求。作为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产业总量均居全国首位的省份,我们对此类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坚决打击,决不姑息放纵。同时,坚持标本兼治,采取系统性整改措施,着力构建长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向全国人民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问:事件发生之后,相关方面采取了哪些处置措施?
答:“毒生姜”、“假羊肉”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调查核实,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处置过程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出,保障食品安全,是对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科学发展与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要求对食品制假售假必须零容忍,坚决依法严惩,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研究出台系统性整改措施,提升全省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省政府分管领导也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措施。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及时调度相关地市,并协调省农业、公安等部门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当地协助开展事件查处工作。
在“毒生姜”事件处置方面,潍坊市迅速组织力量调查核实,查封涉嫌销售“神农丹”的农资经销业户,对业户经理和非法使用“神农丹”的3名当事人实施刑事强制措施;对各类农药经营业户开展拉网式检查,集中收缴违规销售的“神农丹”农药38箱;对使用“神农丹”种植的126亩姜田和生姜全部翻耕清除和销毁,并计划改种其他允许使用该农药的作物。同时,以政府公告形式重新公布禁止使用的农药目录,公开举报电话,鼓励村民有奖举报。
在“假羊肉”事件处置方面,滨州市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曝光企业进行查处,并对阳信县所有肉制品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在县、镇设立有奖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监督。目前已依法对4家涉嫌违法企业羊肉造假原料进行了查封,查获问题羊肉2.5吨,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检察机关已经介入,对3名涉嫌监管不力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刑事拘留。
两起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已及时通过媒体进行了通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审理之中。我们将对违法违规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查处,对那些胆敢以身试法、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分子,坚决严惩不贷;对渎职失职的监管人员,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包庇迁就。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5月10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决定在全省启动为期1个月的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逐行业、逐区域、逐环节、逐品种开展隐患排查,深入进行治理整顿,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同日,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统一部署,下发专门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治理行动。5月1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电视会议,专题部署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问:近年来,食品安全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但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原因究竟何在?
答: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食品安全水平总体上保持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社会关注,老百姓担忧,可以说,食品安全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究其原因,确实比较复杂:有食品生产经营者道德诚信缺失,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原因;有食品安全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的原因;有食品行业面广量大、链条长、环节多,准入门槛低,小散乱现象突出,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也有市场约束机制不完善,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的原因,等等。
从政府及监管者自身来看,我们对食品产业发展规律和监管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食品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关键风险点把握还不够细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还不够强,监管能力与目前食品事件多发的现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我们在食品安全的法制完善、宣传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缺位和不到位的地方。
问: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山东省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答: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我省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和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重拳出击,重典治乱。同时,举一反三,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狠抓治理整顿,严惩违法犯罪。年初,围绕食品安全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省开展了从食品安全源头到餐桌的五项治理行动和一项示范创建行动。近期又根据国家要求,结合对相关事件的查处,部署对肉及肉制品等重点品种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坚决取缔食品生产加工“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切实净化食品市场和消费环境。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犯罪严惩重处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深挖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源头,斩断非法利益链。
二是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今年,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意见提出,将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部门、质监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新的监管机构,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力量。根据国家部署,省、市、县三级要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整合组建工作。我们将结合本次改革,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职责,整合监管资源,创新监管模式,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考核监督。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
三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要通过责任倒逼机制,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食品质量。下一步,我们将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培训,加强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从严追责。完善行业退出机制,对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施行业禁入。同时,完善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立各类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施“黑名单”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督促企业自律守法,诚信经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四是大力推进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在强化监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加快技术创新,促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加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培植和发展一批知名品牌、知名企业、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强化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活动的规范指导,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基地化生产、场区化养殖,大幅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增加“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规模。通过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不断优化整体结构,推进食品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提升产业素质。山东既是全国农产品的主产区,也是全国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我们将建立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所有农产品都纳入监管范围。对外地输入农产品同样也要加强监管,确保输入食品质量的安全。
五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好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对于守法合规,诚实劳动,正常经营的农户和食品生产加工者,要给予鼓励,对事迹突出者要多加报道宣传,形成正气占据绝对优势的社会氛围。对于违法个人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予以曝光,典型案件的处罚要广而告之,深入开展案件警示教育,以达到诫勉和震慑的作用。目前,我省已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我们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举报,共同推动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原标题:山东省食安办主任:严惩违法犯罪 确保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