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震灾,四川食品安全应急监管能力经受住了考验。芦山“4·20”强烈地震发生后,根据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迅速启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全力投入抗震救灾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环环相扣、合力协作、层层把关,强化重点、消除盲点、排查难点,实现灾区食品安全监管全程监控、全域覆盖,用最严格的监管构筑起灾区食品安全坚固防线。
“一定要层层严把质量关,不让一件不合格或假冒伪劣产品流入灾区。”4月23日,省委主要领导在检查指导荥经县救灾物资接收中心时,对我省灾区食品安全监管举措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各监管部门的合力监管下,截至目前,灾区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效保障了灾区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周伟
全程指导综合协调
串联各环节实现监管同频共振
省食品安全办:
作为省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震后省食品安全办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地震灾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务院食安办领导的重要指示和紧急通知精神,成立抗震救灾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抗震救灾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向省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受灾的13个市(州)印发了《关于做好地震灾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积极协调农业、畜牧、工商、质监、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和灾区食品安全办,及时有效将各部门、各监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监管合力,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确保灾区食品安全。
在深入灾区检查指导食品安全监管时,省食品安全办工作组发现各救灾物资接收点没有对食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就直接发往灾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工作组立即指导雅安市有关部门迅速设立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点并制定检测流程和操作规范。针对灾区反映的急需快速检测设备和监管力量的问题,省食品安全办协调省农业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畜牧食品局等部门支持从全省调集部分食品快检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紧急驰援,前移监督关口,严把食品安全关。
生产加工环节
强化源头监管消除隐患于未发
省农业部门:
震后省农业厅紧急制定下发了《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应急处置方案》,紧急采购15台套农残快速检测仪和360套试剂下发灾区农业部门,并派员开展技术培训。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到供应灾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巡查,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抽检力度,增加抽检数量,加大抽检频次;加强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做好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的技术指导,严厉打击在农药、肥料中添加违禁物质,制售假劣农药、肥料,违法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用农药等违法行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日报和周报制度,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做好应急防范和处置工作准备,严格值班制度,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处置。截至目前,灾区6个市(州)抽检蔬菜、水果和食用菌等农产品946个,抽检合格率为100%,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省质监部门:
震后省质监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灾区食品安全检查,加大对救灾急需的方便食品的专项抽查力度,组建5支技术服务队,派出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驻守灾区主要的捐赠物资集散点,监测救灾食品质量,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397家,责令整改10家,纠正违法行为4起,抽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样品304批次,在救灾物资接收点已安排190人次24小时值班,共监测救灾物资集中点的救灾物资492批次。
为支援灾区食品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省质监局及时制定服务措施,对因检测能力未恢复的企业由当地质监检验机构免费为其提供进厂原辅材料和产品出厂检验服务;对因灾受损暂时停产的企业,及时抽调专业人员主动上门给予指导;免费为灾区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对因灾遗失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开辟办证绿色通道,及时、快捷、免费予以补办等。
省畜牧食品部门:
震后省畜牧食品局围绕“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保障灾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及时印发了《关于加强“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畜牧部门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监测,确保灾后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不影响抢救受灾群众生命的前提下,省畜牧食品局对死亡畜禽,强化无害化处理,加强检疫监管,严防病死畜禽屠宰或食用,保障灾区群众和救灾人员肉食品安全。共无害化处理畜禽82.36万头(只、羽),其中,无害化处理猪3.32万头,牛2823头,羊4645只,禽兔78.28万羽(只),其他动物138头(只)。
省水产部门:
震后省水产局第一时间派出4个应急检查组,分赴芦山、天全、宝兴、雨城、名山、汉源检查灾情,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受地震灾害影响死鱼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措施》要求,开展好死鱼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水源污染。强化对水产品养殖基地、市场开展检查,截至5月6日,共出动执法人员480人次,执法车辆150台次,累计检查水产品生产企业34家,养殖户450户,水产品批发市场15个,并且对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的水产品供应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灾后水产品质量安全。
流通环节
全程防控杜绝问题食品流入灾区
省工商部门:
震后全省工商系统加强了对灾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省工商局紧急启动《市场监管应急预案》I级响应,下发加强市场监管的紧急通知,在灾区搭建起“12315”应急服务点,受理消费投诉。按照省食品安全办要求,雅安市工商局在地震当天即派出工商执法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抗震救灾转运站华峰物流公司,对送进灾区的每车食品进行检查,严把食品安全关,杜绝被污染食品、损毁食品、贮藏保管不当食品、不合格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流入灾区。
为进一步规范帐篷食品经营秩序,灾区工商局组成“4·20”抗震救灾食品安全联合巡查督查组,对灾区商超进行了拉网式检查,要求不得出现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销售过期、假冒商品的行为,并加大了对农贸市场、超市售卖蔬菜、散装副食品的食品快检抽检工作,并利用食品快速检测室进行了快检,对检出的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并对经营户进行了处罚和教育,特别是加强对受灾群众安置点及外来援助食品安全监管。
四川检验检疫部门:
震后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紧急制定了《四川检验检疫局“4·20”芦山强烈地震入境救灾食品检验工作方案》,对入境救灾食品实行100%抽样登记,严格检验检测,完善溯源记录,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及时追回,加强后续监督,强化对入境救灾食品的流向监控,确保救灾物资不用作其他用途。4月27日,为确保由企业向灾区捐赠的8000罐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食品安全办的协调下,四川检验检疫局严格按照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要求,核实捐赠信息,现场监督中文标签加贴,确保该批奶粉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餐饮服务环节
重点区域食品抽检宣教全覆盖
省卫生部门:
灾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加大了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截至5月9日,省卫生厅共向灾区群众发放餐饮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宣传资料16万余份,指导灾区群众近10万户次,提倡灾区群众不食用因地震砸死、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家畜,注意饮用安全卫生水,防止食品容器和餐具污染食品,防止食用超过保质期、变质食品、伪劣食品。
省食药部门:
震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迅速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部署和指挥全省监管力量开展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4月21日起,先后从10个市(州)局、所调派90名监督执法和抽检技术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了灾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奔赴救灾第一线;调集监督、快检车辆10台,快速检测设备5台(套),迅速全面开展抗震救灾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省局派出的驻点监督人员分别驻扎在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和雨城区4个重灾区,与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起,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重点加强受灾群众集中供餐点和学校食堂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督,利用技术监督手段,大力开展快速检测和监督抽检,令灾区餐饮食品安全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实现了灾区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抽样检测、宣传教育三个全覆盖,对灾区115个学校食堂和先后设立的117个受灾群众集中供餐点逐户进行了检查指导。截至5月5日,累计出动监督人员2537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43台次;共检查餐饮单位3711户次,快检抽样55批,监督抽样204批,纠正违法违规行为691起,目前,灾区餐饮食品安全形势稳定,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受灾群众饮食安全得到保障。
(原标题:多部门联动最严格监管保障灾区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