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等工作。会议指出,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用以形容时下食品生产之乱象并不过分。要不是媒体曝光,普通百姓怎么可能想象得到,鸭肉、鹅肉、狐狸肉、老鼠肉等杂肉可以用来合成“羊肉卷”?怎么可能了解种植生姜还要用到剧毒农药?真应该给那些想人家之不敢想、干人家之不敢干的“发明家”颁一个“生物奖”或“化学奖”!
令公众稍为宽心的是,监管部门对今次“假羊肉”及“毒生姜”事件的反应还算及时,行动也算积极,一改过往被媒体推着走之被动。从早前公安部公布十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等举措来看,管理层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也有切肤之痛,并下了较大决心。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不同,他们主要是与致病性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作斗争,我们面临的“敌人”,既有致病性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更有见利忘义的犯罪分子许多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意外,而是人为故意制造的。随着犯罪方式不断创新、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分子避罪意识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与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可以肯定的是,“假羊肉”、“毒生姜”不过是食品安全大堤的又一次“管涌”,更多的安全危机仍在潜伏,并没有被揭发。面对国民举箸茫然、食无可食的尴尬局面,和风细雨式的管理难有震慑作用,食品安全是否也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严打”活动?
说到“严打”,不能不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场着名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活动”。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为迅速扭转社会治安面貌,有关方面决定来一场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活动。此次“严打”虽存争议,但“重典治乱”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随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在的食品安全,也存在着杀鸡不足儆猴、犯罪成本低等现象,远未达到让重大食品安全犯罪分子倾家荡产、将牢底坐穿的地步。
此时,若能来一次专门针对食品安全的“严打”,选项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集中所有监管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对食品安全进行地毯式的排查,依法依规、从重从快惩治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等等。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形成犁庭扫穴之势,必将对犯罪分子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有望迅速扭转食品安全严峻之形势,并为以后管理打下良好的法治及民意基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5月3日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通篇也释放出“从严”的信息。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提高监管效能。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形势,各国都加大了惩罚力度,采取重典治乱。如法国,一旦检查部门发现商店出售过期食品,商店就得关门;在韩国,制造或销售有毒食品,除了罚款、判刑,还设10年禁入,等等。
(原标题:食品安全应来场从重从快的“严打”)
(责任编辑:admin)